汉族婚嫁喜事中少不了烟草,但各地风俗略有不同。1950年以前福建一些地方闹洞房时,新娘要敬亲戚朋友三筒烟。将乐县境三朝日(结婚第三天)新娘要给男家的族、亲、友长辈敬烟敬酒,受敬的人应备好红包给新娘,并致贺词。例如一筒烟,周年生贵子;二筒烟,两家和合,夫妇齐眉;三筒烟,福禄喜三星来照。在这一礼俗中,有的亲友会给新娘出难题,考试新娘吹燃媒草纸的才能。如把媒纸搓得严严实实不透空气,新娘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以把媒纸吹着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奉水烟筒敬客改为分敬卷烟,新娘才解除了口吹草媒纸着火难题。客人也不要为搜肠索句而伤透脑筋。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提亲、订婚、迎娶,香烟是必需品,用量大;从提亲、订婚、下聘、迎娶,到喜筵、闹洞房的整个过程,各种场合都离不开烟。提亲时,媒人装着名烟,表示男方家底厚实、富有;订婚前或订婚时,男方要给未来的岳父敬送烟酒;聘礼中,除了钱、粮、肉和婚装、被褥、首饰等外,还需有一定数量的烟酒。新郎到新娘村子迎娶,行至村中时,陪同人员需将整盒烟撕开撒向人群,或逐个发放;出村时,有的地方则需将整盒整条的香烟抛向人群,以求吉利和顺利出村;筵席开始后,新郎新娘要给所有来宾敬烟点烟。新郎到新娘家迎娶,一般由女方借敬烟给男方介绍在座宾客的称谓与关系,男方则需在给对方点烟的同时叫声“舅舅”、“叔叔”、“大伯”或“姑”、“姨”等,叫声小则罚酒;新郎将新娘娶入家中,席间则由男方敬烟、介绍,女方点烟。婚礼用烟的品种、数量因各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消费习惯、地区差异而不同。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一般是入乡随俗,遵循当时当地的惯例。婚礼用烟分三个档次,正客(娘家送亲人)、嘉宾用高档名牌。20世纪60年代一般为恒大、前门、群英等;70年代为牡丹、上海等;80年代为红梅、桂花、云烟、阿诗玛等;90年代为红塔山、阿诗玛、云烟、中华等。筵席用中档烟,一般来宾用烟等级略低。
整个婚礼烟中,尤以洞房喜庆气氛和文化情调为浓。花烛之夜,亲友齐集,伙伴捧场,洞房内不分大小、长幼,均兴喜闹洞房,借烟发挥。先是哥嫂、小姑子、小叔子、同辈本家、朋友等围坐一圈,一对新人站立,按顺序敬烟。在吸旱烟的时代,新郎持烟袋装烟丝敬上,新娘拿纸媒点火应烟。男的先称谓,女的跟着叫。有些人为增加喜庆气氛,故意装作没听见,不吸燃,让新娘屡叫屡点,逗戏取乐。更有同辈好友迫使新娘为夫点烟,让新娘嘴噙烟支中部,引火点燃一头,新娘就有熏灼之险。众人笑语喧哗,平添喜庆气氛。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