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烟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因病于7月7日逝世,享年93岁。翁心植是我国博与精兼备的医学内科学家,在多项科研及临床治疗上成为我国医学界“第一人”。
翁心植院士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他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名誉院长。翁心植院士治丧委员会副主任封国生介绍,翁心植是我国控制吸烟运动的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了全国50余万人的吸烟情况调查,并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合作推动国内外控烟运动,两度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控制吸烟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封国生介绍,翁心植院士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医学内科学家,在其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病和呼吸疾病等多个领域都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据悉,翁心植作为著名临床内科学家,善于诊治疑难杂症,成功救治了大量疑难与危重患者,其临床造诣与水平在医学界广受赞誉。翁心植也是我国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他倡导和推动大内科医师培养体制建设,1980年创办全国呼吸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创我国呼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之先河,30余年来培养了逾千名呼吸专科医师。
多次成为医学界“第一人”
翁心植的名字被业内人士所熟知,应该从20世纪40年代发现国内首例高雪病说起。
高雪病,是一位名叫高雪 (Gaucher)的外国医生首先发现的,也因此得名,又称葡糖脑苷脂沉积病。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而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一家族中发病的都是相同的类型。
1947年,一个叫李新富的13岁男孩住进了翁心植所在的北大医院内科病房。那时许多专家、权威人士经过诊断确诊这个小孩得的是“班替病”。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翁心植对于病情诊断结果产生了怀疑,他决定向权威发起挑战。通过对李新富的症状及其家族病史的大量研究,翁心植推断小患者很可能是得了高雪病。
因为在当时,国内还没有过高雪病的相关报道,因此他的推断立即被专家否决了。但是翁心植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着自己的研究,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化验,他果断地给患者做了脾穿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穿刺物的涂片以瑞氏染色找到了高雪细胞,高雪病确定无疑。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翁心植用事实征服了一切。
一位初出茅庐的住院医生成为国内第一个发现并诊断高雪病的人,这在当时的医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一年,翁心植年仅28岁。
当时担任北大医院外科讲师的吴阶平目睹了这一切,他欣然断言:翁心植如此善于思考、敢于突破旧框框,将来必能出人头地。
正如吴阶平所说的那样,自首次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后,在随后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翁心植又多次成为我国医学界的“第一人”:
——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
——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主动脉瓣损害,并提出结核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原因之一;
——在国内首次发现雄性激素低下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防治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协作,取得了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和在肺动脉高压诊治方面的一系列成果;
——在国内最早倡导控烟工作,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并两次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控制吸烟金质奖章。
一生追求,敢于挑战。这一系列的“首创”,既有翁心植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又有他的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吴阶平院士曾这样评价翁心植:翁大夫的医学知识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博与深兼备,像他这样的内科医生现在已经很少了。
病人送花30年 从未间断
在内科学界,翁心植是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随着学科越分越细,一名医生能在一个领域有所作为,已是殊为不易了。然而,翁心植却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诸多领域,均有创造性成就。
有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每年春节他们都会精心挑选几盆水仙花送给一位救命恩人。那美丽的花儿,融进了两位老人的感恩与祝福,也时时让他们忆起30年前结识翁心植大夫的点点滴滴。
那一年,42岁的刘国占得了一种怪病,“体内哪有粘膜哪烂”,所有的医院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回家吧,这种病没得治。
绝望中,有人告诉刘国占的丈夫李雪松,北京有一个人能看这种病,在北京朝阳医院,叫翁心植。于是,李雪松给翁心植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短短几天后,李雪松、刘国占夫妇收到了翁心植的亲笔回信,信中翁心植请刘国占马上到朝阳医院看病。翁心植把刘国占的怪病确诊为罕见的白塞病。这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对症下药,手到病除,翁心植把刘国占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就这样,每年春节翁心植总会收到刘国占夫妇送来的水仙花,30年来,从没间断。
最高兴的事 帮病人治好病
20世纪70年代后,翁心植又在北京朝阳医院转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呼吸疾病。
他认为肺心病虽属心脏病,但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受损。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组织成立了全国肺心病防治研究小组,并分6大区在各省市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相互交流协作的严密组织网络。
他在国内创建呼吸重症监护室,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比国际上提出这一方法早了近20年。
经过翁心植30多年的奔走呼吁,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终于在1999年6月11日正式挂牌。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品质优秀、服务周到的专业医护人才,当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袭击北京时,这些人发挥了抗击非典主力军的作用,为战胜这一人类新的传染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以后,1919年出生的翁心植已逾80高龄,但他依然坚持出门诊。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对病人对自己都有好处。我积累了很多疑难病方面的经验,可以为病人解除痛苦,而自己常为病人看看病可以减缓头脑退化。”
女儿翁维馨曾问父亲:“您这么辛苦工作,图的是什么?”
“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路遇一个不认识的人,叫我翁大夫,说哪年哪月把他的病治好了。”这就是一名好大夫,为之毕生奋斗的答案。
翁心植逝世后,中华医学会发文深切哀悼翁老:他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专家,失去了一位人民的好医生。
翁氏三杰之一
翁心植1919年出生于宁波市鄞州(当时为鄞县)高桥镇石塘村,翁氏家族以经商致富,崛起于19世纪中叶。家族先辈翁景和曾在上海南京路上开设大丰洋布店,是当时沪上专营英美洋布的最大原件批发字号,人称“翁大丰”。
到20世纪,这个绅商世家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文化的现代家族之风,涌现出一个科技人才群体,其层次、密度之高,举世罕见。
除了翁心植外,他们中还有中国现代地质学、地理学、地震学的创始人之一翁文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之父”、自然灾害预测大师翁文波;曾任石油部总工程师、“中国输油第一人”翁心源;曾任美国总统顾问、著名钛金属专家翁心梓,其余的也都是教授、学者、医生、银行家、技术专家。
翁文灏、翁文波,以及他们的侄子翁心植,组成了石塘翁氏的“三杰”,他们把从商业巅峰滑落的翁氏家族,又推上了现代科学的巅峰。
心胸博大 平易近人
据他的学生们回忆,翁老心胸博大,平易近人。对下级医师及研究生们总是通过启发引导式教育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外地研究生,更是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有的研究生家里用的写字台和床都是翁老所赠。
翁老治学严谨、讲原则、率直对事对人。在十多年职称评定及学术或科研鉴定会上,他都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有的人通过关系找到他,有的还带来了礼品,他都一一谢绝。
可爱可敬的老人
翁心植教授一生廉洁行医,总是用乐观、灿烂的心态对待生活。他那“君子坦荡荡”,大医至真、至善、至爱、至简的境界和风格,为人所敬仰。同事们帮他办完事甚至通知他一件事情,他都会诚心地说声谢谢,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称他为可爱、可敬的老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