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书,总能看到各类烟段落。马克·吐温自嘲说戒烟极易,他都戒百多次了。余华《朋友》结尾里说利群飞马西湖之类的牌子,有浙江朋友说确实是浙江的镇地之宝。朱自清说烟就是个玩意儿,跟嚼橄榄差不多,要个劲儿。然后就是古龙小说里天机棍孙老头儿的旱烟、福尔摩斯的烟斗、村上春树不断出现的“把烟碾死”(林少华的译本)。大概第一次对烟草有一点儿感觉,是《基度山伯爵》里,基度山神神道道哄阿尔贝抽土耳其烟喝咖啡,听海蒂讲那过去的故事。那段氛围极出色,烟雾缭绕光影离合。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有过句,大概意思是阳光下抽烟有种灵魂出窍漂浮而出的意思。
后来交结的抽烟朋友一多,切身感受就多一点了。有的朋友烟不离手,就跟我经常巧克力上瘾停不下来;也有的情绪到了时候来一支,带点自省意味琢磨什么的吐烟。各有所好。有朋友跟我仔细聊过这茬,大概意思:年轻人抽上烟,各有原因。有些纯有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感觉,觉得抽了支就算长大了;有些是为了融入周围那种“我们不是孩子了,是成年人”的氛围;有些,像《骆驼祥子》里所谓,纯粹为耍个飘。
就是说,烟在形成身体依赖之前(其实身体依赖烟的人并不多),经常就是个很符号的东西。所以还是朱自清概括得精当:没它也就那样,但有了它就多点意味,可以咂摸一下。
有些烟的牌子是通过女孩子知道的,比如某个女孩子抽绿装寿百年,枝很细,她抽来很美,抽完后嘴唇有薄荷香味,很微妙的性感。整个房间都有种清澈但确实存在的感觉,像去到了远方。几年后再见,她戒掉了烟和酒(她喝威士忌),改喝普洱茶。跟她谈起这事,大概意思,烟和酒代表一个阶段吧。
我认识的抽烟女孩子不少,有瘾的不多。她们抽烟,大多数和情绪有关。人自有感情纠连一时找不到合适表达方式的时节,怔怔坐着一支烟,许就吐出去了。每个女孩儿再怎么好强霸道,最后都会有某个时节怔怔坐着右手托腮,都忘了烟还在烧的那么一小会儿温柔似水都不设防的时光。
谈及烟瘾,其实许多人爱反复做一件事,跟记忆有关。有人爱听某首歌,也许是因为喜欢初听那首歌时自己的心情;有人爱反复抽一种烟,也许是因为以前喜欢过抽那种烟的人。看某本书时的心情、喝某种饮料时身旁有什么人、曾经和谁一起噼里啪啦的剥过花生。许多时候,与其说是对于做某种事上瘾,不如说是对某种事所处的场景、声光、气味、心情上瘾。
许美静《你抽的烟》那首歌不提了。辛晓琪《味道》里唱“你手指淡淡烟草味道”,我现在略微懂了点。《六人行》里第三季第一集,MONICA刚和RICHARD分手,也是每天闻他的雪茄闻之不已。大概是这样的:
烟本身是个让人放松的东西。而放松下来,情感就容易波动幻漫。你抽一支烟,闻到那种味道,然后你拥有过的最好的心情(闲适、欢乐、恋爱中)都会寄存在这种味道里。烟和酒和茶甚至男欢女爱都一样,并不一定是每一口每一次都完美无瑕,所以就会让人想反复,于是一直这样下去。年初二下午我忙完一拨亲戚后躲到窗口,晒冬天的太阳,抽完一支帕特加,半晕呼呼里就觉得自己要融化在阳光和被阳光照亮的烟里了,而许多事就这么浮在云上。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只有下次再抽一支才能完全勾回来。所以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瘾都可以说成一串漫长的苦甜交加的故事,许多人自承无趣的瘾故事,追溯到最后总关乎梦或者爱或者一些纯粹时光的美好事物。所以每个人都有戒不掉的某一种烟或某一种事或某一个人,总是如此。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