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终端 > 正文

武塔商店:食杂店的“佼佼者”(图)

2015年09月24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赵伟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在三秦大地、漆水之滨,有一古镇名曰“武功”。此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古迹多多,可追溯4千年前。这里曾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陕西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历史名镇之一,素有“后稷之乡”、“苏武故里”之美誉。闻名遐迩的杨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示范区,就在镇西南方向,相距仅七八里。

  古镇依山傍水,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多达十余处。著名的有后稷教稼台,相传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先河;南门外的姜嫄墓,为后稷母亲之陵,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北郊龙门村,安葬着大汉忠臣苏武的灵魂,“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千载。这位民族英雄的坚贞不屈的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无数华夏儿女和仁人志士为国家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城内还保留一个千年古寺,乃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其母修建的“保本寺”。寺内有一座砖塔,人称“武塔”。塔高七层,高约七八十米,犹如佛祖如来竖立的一根手指,端庄秀丽,直指云天,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堪称百姓心中一盏灯。

  数千年来,古镇曾是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关中西部军事、商贸重镇。每年农历11月上旬,在东郊的河滩旷野上,如期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当地人称之为“河滩会”。古会历时10天,商贾云集,摊位林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商品匮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但古会年年举办,风雪无阻,从未中断,成为三秦大地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自古繁华,商业气息浓郁。如今,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商铺一家挨一家,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居民足不出城,就能买到人生所需商品。巍巍武塔下,清清漆水畔,分布着五六十家卷烟零售户,有超市、便利店、烟酒店,也有食杂店。店主多为当地居民,彼此熟悉,相互了解,靠诚信经营,生意红红火火。“武塔商店”便是其中一个。

  店小生意好 四人同承包

  “武塔商店”位于古镇主街道十字口,经营面积六十平方米,经营业态属于食杂店。 

  进入商店,给人第一印象,仿佛走进了四十年前的农村代销点。房屋砖木结构,人字型房梁,当地人称为“大瓦房”。白灰墙面,芦苇席吊顶,地面铺着蓝砖;三组玻璃柜台围绕店铺至大门出口,柜台宽而大,玻璃镶在半米见方的木框里,猛看就像放大了的书法描红“格子”;柜台里面靠墙处,摆放着高高的木质货架。商店东侧,还有一个水泥板柜台,一米高度,粗厚结实,黑黝黝的台面,见证了店铺的历史。如果将手搭在上面,似有冰凉的感觉,怪舒服的。烟酒、百货、文具分区陈列,各区有一名营业员站柜经营。

  别看这是一家不起眼的食杂店,进店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出奇的好。烟酒柜台马老板告诉笔者:以卷烟零售为例,每单次订购卷烟百条以上,品牌宽度多达40余种,新品上柜率98%以上,年卷烟收入超过2万元,卷烟经营利润占到总销售收入的40%以上。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是一家集体性质的卷烟零售户,经营者为武塔村四位村民。四十年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们集体承包了村上的代销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每日记账、月末盘点,年终分红。屈指算来,已有35年的合作经营历了,可谓“古镇老店”、“零售典范”。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食杂店,何以在市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四位承包人又是靠什么“秘诀”合作几十年而不“分家”?在日常经营中,他们凭什么吸引顾客、取信顾客、服务顾客、满意顾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入户进店,采访了“武塔商店”合伙人之一马玉德。提起合伙做生意,马老板的眉宇之间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似乎有说不完的人生故事。

  不甘穷与苦 借钱也入股

  我家祖辈为农,靠种地为生。六七十年代,薄田广种,又吃“大锅饭”,生产队社员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低,人均口粮少,日子越过越穷,别说穿衣,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一大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还要向亲戚朋友借粮接济,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时,社员群众都在生产队干活,谁想做个小生意,被视为不务正业,要接受批判,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们似乎穷惯了,谁也不嫉妒谁,“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是当年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形势发生可喜变化,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心全意抓经济建设,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了盼头,尝到了甜头,也萌发了做生意的念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生产大队的同意下,我和村子三位要好的村民,决定承包大队代销点。起初,全家人反对,一怕做生意折本,二怕国家政策有变,要我好好在家种地,少胡折腾。怎么办?是继续受穷,还是不甘贫穷?我再三考虑,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千年难逢的好机会,即使失败,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家里人拿我没办法,表示同意,但让我自己想办法拿五百元钱入股。当时,别说五百元,就是50元也没有。于是,自己骑着自行车,走亲戚、串朋友,好说歹说,总算凑够钱数。当我把这些借来的零钞扎好,交给大队会计,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因为这是自己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一件大事情。

  诚信经营 童叟无欺

  万事开头难。初次做生意,原以为卖货收钱,稳操胜券。谁知第一天站柜台,就遇到了麻烦事。记得那天,本村一位长者进店买黄纸。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数了十张。谁知这位长者黄昏时分,来到店里说:差了一张黄纸。年轻气盛的我有点生气,反驳一句:“明明数了十张,怎么能差一张?再说,你已经出了店,谁能证明少了一张?”老人见我发火,不再争辩,唉声叹气地走出店门。

  晚上,记账时,我发现账物不符,原来黄纸多了一张。这时才有点后悔,不该冤枉那位长者。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三位承包人,他们对我说:“咱开店做生意要讲信誉。一张黄纸虽然值五分钱,但在顾客的心中,五分钱也来之不易。要上门道歉、赔不是。咱宁愿不挣钱,也不能让顾客吃亏。”我觉得他们言之有理,于是,怀揣一张黄纸,走进长者家门。说明来意后,长者不但未发火,还视为贵宾,茶水接待。走时,他对我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讲诚信,你是个精明能干的好小伙,知错就改,我没有怨言。相信你们的商店越办越红火。”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了那次教训,我慢慢学会了与顾客打交道,说话语气不再是“陕西冷娃,生冷倔噌”。凡是顾客进店,一视同仁,做到了笑脸相迎,热情服务,童叟无欺,让顾客满意。

  开店当初,为了确保经营正常运转,我和其他承包人制定了进货、存货、销售、盘点制度,靠制度管理,精诚团结,相互配合。从未发生过争吵与纠纷。作为烟酒柜台负责人,我坚持从烟草公司进货,不乱渠道进货,不售假,确保卷烟质量没问题;坚持卷烟明码标价,不卖天价烟、不低价销售,维护正常的卷烟经营秩序;坚持亮证经营,积极配合烟草专卖执法,不阻挠执法,更不暴力抗法;坚持规范经营,不向无证户提供货源,不与烟贩勾结回收、倒卖真品卷烟,不从事无证批发。由于我坚持做生意的基本原则,因而,几十年来,烟酒柜台销售业绩稳定,经营状态良好,凡是进店的顾客,都说我们商店的烟酒货真价实,值得信赖。

  人勤春早 财源滚滚

  我们的商店虽然地理位置不错,地处古镇“黄金地段”,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而发展,周围开店的人越来越多,仅本地人和南方人经营的大中型超市就有三四家。面对市场竞争,我们几个人想办法,出点子,总结一条成功经验:要想生意好,“三勤”少不了。

  一要手脚勤。开店做生意和居家过日子一样,要勤勤快快,不能偷懒。每天清晨,我们准时到店,集体打扫店面卫生,整理货架,把店里店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把所有商品摆放的整整齐齐,让顾客进店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果你推我,我靠他,都不想干活,结果只能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店铺乱哄哄,脏兮兮的,顾客哪有心情进店?

  二要勤用脑。做生意既要手脚勤快,还要学会用脑。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脑子不活,就有可能落后别人,被市场淘汰出局。就拿我们小店来说,在硬件设施上 无法与超市、烟酒店相比,只能在店铺特色服务上“独辟蹊径”,多想法子、多出点子,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效果。我们四位承包人都是念过书的人,肚子里多多少少有点“墨水”,经常坐在一起,研究琢磨消费心理,商议经营新路子、金点子,作用蛮大。比如,这些年,镇上搞旅游开发,修建仿古街道。看到这一发展趋势,我提出一条“锦囊妙计”:要把商店当“文物”经营,挖掘店铺文化特色。一是卖货时,不用计算器算账,用老祖先流传下来的算盘结账,显示传统商人的技能,吸引顾客眼球,增强购买欲望。二是在商品包装袋上,印制“武功八景”诗文,顾客提着这样的袋子,心里肯定喜欢,觉得我们的商店充满文化气息,有品位,有特色。三是使用老柜台,老杆秤,给顾客一种怀旧的感觉。这些点子采纳后,果然起到了作用,顾客回头率明显提升。

  三要勤盘点。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我们四个人分工明确,每天各柜台如实记录销售情况,由我负责管账。所有发票、手续齐全,账账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