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近些年来在行业商业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一些科技项目、创新项目的实施得以转化,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动力。笔者结合商业企业实际,就科技创新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科技创新管理的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动能,科技对各商业企业而言一样重要,不仅体现在一些生产作业技术的创新,也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经营管理思想理念和基础管理活动的创新。因此,对商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带来生产作业技术的突破改进,而且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带来效应。
二、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工作真正铺开以来已经有数个年头了,其发展道路由以前的粗放管理逐步向规范管理迈进,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科技项目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立项对于大多数地市级而言是一项较为专业和新鲜的工作,没有很多的可借鉴性,因此造成在项目立项审批中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甚至有的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科技创新项目指标任务,移花接木的做法也有表现。有的省级公司在推进之初也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的现象。
二是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缺乏。主要表现在科技项目本身的创新性特征,有些单位因经验的缺乏和标准的欠缺导致课题小组未能正确的采集数据、汇集素材,或没有开展实效性较强的实践调研,导致一些科技项目在可行性论证环节为了符合形式需要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为后来的项目实施或结果落地埋下只开花难结果的科研隐患,换句话说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质量不高。
三是科技创新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人员本身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相应素质,很多课题都是小组有想法、有创意,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的约束,导致很多项目更多的时候需要聘请外来人员开发研究,错过了一些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迸发的提升创意的思想火花。当然,项目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高低和知识面宽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项目的研发方向和项目研发质量。
三、提升科技创新管理的措施
针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行业各商业企业要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扬长避短,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抓好科技创新理论学习,科技创新理论是组织开展好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商业企业技术革新相对工业企业而言不多,管理创新课题可以更多挖掘的现实情况,积极抓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的课题研究方式方法的理论学习,提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成员运用各种数理工具或研究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创新队伍的智力结构,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构建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和文、理、工三个学术结构的科技创新成员队伍,年长者或中年大多是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或骨干,经历的实践较多,体会也比较深刻,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经验较为丰富,青年才俊往往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工作前系统性学到的知识也比较新近,加上文、理、工知识结构的调配和结合,更有利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研究和推进。同时,还要借智借力,与高校、相关的行政、技术部门合作,建立合作开发的科研队伍力量。
二是严格项目立项审核审批。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年度科技项目研发重点范畴,要紧紧围绕商业企业的专卖、营销、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和其它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积弊,从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方向出发,筛选出企业发展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重点范畴,以此作为科技创新立项申报审核审批的参考。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项目立项审批机制,要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各个类别项目的审核审批标准,为不同类别的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审核审批量体裁衣。比如,专卖管理科技立项审批,就要将市场净化率、案件侦办数、队伍素质等方面纳入专卖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审批的评判标准,营销管理方面的项目则需要考虑品牌培育、品牌集中度、市场占有率、销售结构、卷烟销量、税利水平等指标因素。
三是强化科研成果检验转化。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效果检验,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预期效果对已经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开展试运行检验,对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超越预期效果的科技创新项目予以肯定,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科研成果,要按照PDCA工作法追本溯源,加大改进力度,破解影响效果提升的主要症结,促进项目尽快推进。对一些根本不符合工作实际的“伪项目”或效果不佳的项目,停止研发,减少投入,并对相关人员予以问责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对一些经过运行检验效果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要在试运行的基础上制定运行标准,并在企业范围内尽快推广,确保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发展和管理带来效应,这方面尤其要注重营销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同时也要借助外力帮助一些技术创新成果更好地运行落地。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