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纪实 > 正文

青春追梦人 无悔烟草情

广西中烟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工组长赵晓雷
2014年03月24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熊科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说句实话,这台真空开包机的旋转失控是个老大难问题。跟班电工来了好几次,都没能找到法子。你这位电工组的‘老大’能在五天之内就把问题解决了。佩服!佩服!”去年年初,真空开包机岗位蓝应松师傅握着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工组长赵晓雷的手怎么也不愿松开。

  为了及时攻克真空开包机的旋转失控难题,为了尽早使制丝车间叶片工段的生产恢复正常,赵晓雷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在他的努力下,真空开包机的旋转系统失控、零位校正时间长、伺服控制器故障多等问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叶片工段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一个挥之不去的追求

  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身在素有烟草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郑州轻工业学院的赵晓雷,及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应该去广西,去这个中国与东盟交流沟通的桥头堡,应该去柳州,去这个桥头堡的卷烟产业核心区域,成为了他的一个挥之不去的追求,久久萦绕在心头。

  2003年的3月,在没有告知家人和老师的情况下,他毅然参加了柳州卷烟厂在学校举行的招聘会,并顺利获得了通过。

  然而,这一疯狂的做法,却遭到家人、老师的极力反对。一位对他十分器重的教授,语重心长地劝说道:“晓雷,你那么出色的专业能力,还取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优异成绩,为什么不选择去技术一流的本省卷烟企业,这里才是你的舞台。”

  “老师,未来广西将是一片发展的热土。”赵晓雷解释道:“我在那里大有可为,可以一展身手。虽然我的想法可能在您眼里觉得有些不太现实,但是我希望你能支持我的选择。”

  禹州的家人急忙赶到百公里外的郑州,责怪他道:“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留在河南,有啥不得劲?偏要跑到两千里开外的广西。你吃得习惯吗?住得习惯吗?俺们还是待在河南,中不中?”

  那时,赵晓雷的心中不由得掀起一丝波澜:吃苦受累我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即将远行,年迈的父母不仅无法得到自己的照顾,还要操心远在南方的儿子,他们的身体怎么办?

  走在返回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的路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自己,“有没有为梦想奋力一搏的勇气?”不知不觉中,他已然走到了校训石前,“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八个鲜红大字突然映入眼帘,顿时内心深处那股禹州子弟所特有的大禹治水的豪情壮志激荡着他的灵魂。

  最终,这个倔强的豫中男儿说服了自己,决心为自己的追求冒一次险。2003年7月,他主动放弃了家乡河南的工作机会,带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的誓言,踏上了南下柳州的列车,来到了“全国烟草系统先进集体”柳州卷烟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操作工。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来到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后,赵晓雷由于在新厂异地搬迁的设备调试阶段表现出色,于2004年9月被调入车间电工组,成为了一名跟班维修电工。

  说起自己刚到电工组的经历,赵晓雷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初到电工组,斗志昂扬的赵晓雷正准备着全力施展自己的专业才华时,却被告知自己在电工组所担负的任务是组内6S工作。他的内心不免感到有些泄气。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尴尬接踵而来,毕业于自动化专业的他,面对大量进口的电子器件,感到了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许多器件别说叫上名称就是见都没有见过,更别说熟悉它的设备原理了,甚至去维修这些高精尖设备了。

  大家私下嘀咕道:“这个电气自动化专业出身大学生怎么啥也不懂呢?”

  从小到大经常收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一夜之间自己变得如此手足无措,赵晓雷内心备受打击。尤其自己还是优秀员工的代表人物,车间上上下下对他可谓颇为关注,赵晓雷感到压力倍增。有好友打电话劝他:“车间不是咱们这类人待的地方,实在不行,咱们就撤了吧。”

  “自己真的不行了吗?这道坎真的迈不过去了吗?”赵晓雷沉浸在深深的困惑之中。追梦之旅似乎到这里再也走不下去了。

  “是撤还是留?”每当想到自己要离开挚爱的企业,要强的赵晓雷心中如刀割一般。

  “是奋起拼搏还是原地踏步?”每次思索着自己的难堪处境,好强的赵晓雷依然坚持那股不服输的韧劲。

  有一次,梗丝工段的烘梗丝机出现系统故障,赵晓雷急匆匆赶来处理问题,连着修了好几次,愣是解决不了。早已心浮气躁的他,二话不说,转身返回到电工房,耷拉着脑袋,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这时,车间电工组的老电工何清走上前来,轻轻地拍着赵晓雷的肩膀说:“晓雷,你还年轻。要知道,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走,我陪你去处理故障。”

  短短的几句话,如同一缕春风吹拂着赵晓雷的心田,也惊醒了处于困惑之中的他:说得对啊,没有咿呀学语,哪来的能言善辩,没有蹒跚学步,哪来的健步如飞。路是自己选择的,梦想是自己追求的,怎么能轻言放弃呢?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他立即与何清师傅一起来到烘梗丝机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件事结束后,赵晓雷痛定思痛,深有感触地谈道:“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请看看脚下这片土地。

  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泡”在电工配件房,从最基本的电气元件存放位置入手,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四处拜师求教,直至弄懂为止。为了使自己更快地掌握相关电工知识,他冒着高温钻进储叶房狭窄的储叶柜之间平台中巡检,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衣服湿透了,拧干了再穿上。假期时间里,赵晓雷待在家里给自己“开小灶”,潜心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自学各种新的专业技术知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很享受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007年,制丝车间开展了全车间整条生产线技术改造。改装调试的千斤重担压在了赵晓雷和他的同事们的肩上,当晚他便迎来了此次攻坚战役的第一个不眠之夜。三尺多高的图纸资料必须一张张查阅分析,数以万计零部件必须反反复复比对,每一个安装细节必须仔仔细细推敲,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抓住机会,及时掌握生产线的布线方式和总体架构,并迅速绘制出准确的电气安装接线图,为快速高效进行新线槽安装和新线缆桥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电工组刚满五年,赵晓雷便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上级领导和车间同事的一致肯定,升任制丝车间电工组组长。

  我能带好这个电工组吗?

  从老组长手中接过电工组长这幅沉甸甸的担子,赵晓雷心里不禁闪过一丝担忧:“作为只有6年工龄的‘学生官’,我能带好这个电工组吗?”

  自己的梦想不再是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小事,而是如何打造一支“维修质量信得过”卓越团队的大事。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生产设备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大量国外先进设备不断被车间所引进,中文培训材料严重缺乏,车间员工操作屡屡出现失误,跟班电工维修技术故障完全摸不着门路。

  赵晓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等领导下令,自己就“自作主张”召集电工组成员编写教材和定制预案。他们仅凭手里仅有的几份英文资料和图纸,就把各类PLC控制系统的IO点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接近开关、光电开关、隔离开关、安全开关、感应器探头等电子元件一一对应起来,并利用生产空隙模拟一些常见故障,以备不时之需。靠着这股子韧劲,电工组很快设计出各类常见或异常紧急事故的种种处理预案,有力地支持了厂部生产车间的工作,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认可。

  2010年5月,车间推行“四班三运转”的生产模式,使得电工组维修工作量逐月上升。2011年3月,车间新型生产线——膨胀烟丝生产线投产在即,班组骨干两名首席电工技师被抽调参与设备调试。然而,根据厂部要求,车间电工组人员总数仍然维持不变。

  怎么办?“事多人少”的困局使赵晓雷陷入深深的思索。

  “咱们必须双管齐下。两个办法,一是以改带修,二是专人专段。这样让事变少了,人变多了。”赵晓雷在电工组的“诸葛亮会”上“一锤定音”道。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推行以改带修方法大大降低设备中小型故障的发生率,让电工组的设备维修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改造现有设备,使老旧机器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而实行专人专段制度,则有效地提高设备维修速度和准确性,全面提升了电工组成员的工作热情。

  2013年,制丝车间电工班组荣获2012年第一季度优秀提案“银奖”、2012年度优秀提案真龙榜之优秀提案班组“银奖”、2012年度TnPM优秀推行班组“第一名”。

  一直有同学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卷烟企业基层车间干活累吗?”

  赵晓雷说:“很累。”

  “值得吗?”

  赵晓雷告诉他们:“到基层车间学习工作是我的梦想。虽然很苦很累,但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我从未感到有任何不值得。”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