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锦屏山下,洛河岸边,宜阳县城就座落在豫西这片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秀美、文化底蕴丰厚的浅山丘陵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或许是受这里传统美德的熏陶,或许是因这里纯朴民风的浸淫。生于此、长于此的张世涛普通得犹如巍巍锦屏山上一块默默无闻的“朴石”,静静地就像荡荡洛河水中的一滴悄无声息的“浪花”,20多年来,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他,在烟草“百花园”中不知疲倦地耕耘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让汗水忘我地挥洒着,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他所痴爱的烟草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他的无私与奉献、执著与付出书写了人生非凡的华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一名父亲早逝、农民出身的苦孩子,家庭的不幸、贫穷的出身让他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无形中锤炼了他珍惜机会、吃苦耐劳、勤俭生活、顽强不屈的进取精神。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自1985年6月进入烟草行业以来,张世涛从最基层的烟叶检验员做起,22岁时就成为全县收购量最大的烟站站长;1993年4月份担任宜阳县公司烟叶质检、烟叶科长和经理助理;2005年6月至今,分别任职宜阳县局(分公司)副经理、副局长,先后主抓烟叶生产、卷烟销售和专卖管理工作。多年过度的辛劳与忘我的忙碌,虽然曾使他先后患上重度脑梗塞和肺部恶性肿瘤等严重病症,但他却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战胜了可恶的病魔,带着病患所留下的后遗症,至今仍然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地在他所痴爱的烟草工作岗位上奋斗着、付出着、追寻着---
让时光倒流,带着我们在宜阳那“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的16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慢慢地回望张世涛身后所留下的深深浅浅的人生奋斗足迹吧。
一场滋润烟农心田的“及时雨”
“一年之计在于春。”
2005年4月11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给烟叶生产专业乡——宜阳县木柴乡春种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可玉皇庙村种烟大户曾学信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七尺男儿在自己的烟棚里急得直掉眼泪。是什么事情把他愁成这样呢?
原来他的3个育苗大棚出了问题。作为该乡种烟大户和致富典型,从烟叶种植中尝到甜头的他,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把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此,他建起了3个育苗大棚。
也许是操之过急,由于在技术员为他配比好的营养土中多加了些化肥,导致3棚烟苗全部烧死。之后又进行假植,还是没有成活。
正当其不知所措之时,时任宜阳县局(公司)烟叶科党支部书记的张世涛正带着几名党员进村入户征求烟农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建议。听说这种情况后,张世涛立即进棚“会诊”。凭着丰富的经验,断定是营养土化肥超量,并夹杂有“生粪”所致,当即开出“药方”———重新配比营养土和进行假植。
但说着容易,办起来可难。由于各类育苗物资都已用完,假值费用没法解决,曾学信依然忧心重重。
面对此景,张世涛当场表态:“老曾,不用愁,我捐200元,你去雇人再干!”在他的带领下,随去的同事也纷纷解囊相助。张世涛边捐款边安慰曾学信说:“不足部分,我回去再发动党员捐款,带钱、带人来帮你假植。”听着这些暖心窝的话,拿着大家捐助的钱款,曾学信眼泪直掉,激动地说:“谢谢烟草公司,谢谢张书记,你们真是一场帮我解困、润我心田的及时雨啊!”
一个无人超越的年行驶86750公里的行车记录
时光无声,岁月留痕。
转眼间到了2008年。随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双轨管理模式”、“洛阳市一号工程”、“百村生产示范工程”、“烟叶生产标准化”等工作的一项接一项地展开,身为主抓烟叶工作副经理的张世涛比以往更加忙碌了,常常是早出晚归,十天半月不着家。
这一年的暑假,在张世涛家度暑假补课的乡下小侄女在近一个月的时间,竟没见到过一次张世涛,在将要回乡下时不由好奇地问伯母:俺大伯不是还有病吗,咋还出长差呀!张世涛的妻子说:你伯伯这段时间没怎么出差啊,他老是早出晚归,半夜回来,天不亮又走了,你咋能见到他的人影。你伯伯是把咱家当成旅馆了,只有累倒了,才知道这是家呀!
这一年的5月25日,星期天。因司机家中有急事,张世涛一人驾车前往南山督促烟叶生产示范园区生产技术落实工作,到达赵堡乡郭凹生产片区时,已是中午12点多,看到片区内地膜覆盖进度缓慢,就立即召集烟站技术员、村组干部和示范区种烟大户,统一乘车到洛宁县王岭乡示范园区进行观摩,现场解决部分烟农对烟田覆盖地膜的思想问题。下午又到高村片区解决烟田豆浆灌根问题。晚上又和约定的部分乡镇领导商议烟叶收购站(点)选址、规划和建设问题,将近23点时,正在开会的张世涛翻动记录本的左手突然僵硬得无法掀动纸页,嘴角的茶水也无意识地流了出来,腿脚也不听使唤了。在场的同事急忙拨打120,把他送到县医院,经诊断为重度脑梗塞,连夜转院到了洛阳市心脑血管疾病专科医院。经过短短半个月的治疗后,张世涛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但也落了后遗症,身体左半部分行动不能自如,左手手指僵硬,左腿行走趔趄。医生建议他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操心劳累,并且要定时复查和住院治疗。可他从回到县城继续治疗的第二天开始,输液针刚拔掉,就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一年的忙碌,换来了宜阳县烟叶生产的数项之最:烟叶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水平最高、亩均单产最高、烟农收入最高、实现烟叶税收最多!
这一年,张世涛究竟忙到啥程度,仅从2008年10月24日的行程就可以看出。当天,张世涛和烟叶科长一块到省外烟厂协调烟叶调拨事宜,从凌晨4时出发到第二天零点返回,一天跑了3家烟厂,往返1300多公里。第二天早上8时又准时出现在了县分公司举行的烟叶收购对眼光会上。当有关领导看到他那疲惫、蹒跚的样子,劝他要特别注意休息时,他却乐观地说:工作布置后,不到现场,就不能算落实。身体需要锻炼,下乡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嘛!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宁愿使死牛(当地俗语,意指忘我工作),也不能让车打住!”
也就是在这一年,那辆跟随他多年的越野吉普创造了从元月1日到12月20日不到一年时间里行驶86750公里、日均行驶244公里的行车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一次没有全程陪母亲的旅行
张世涛父亲早逝,是母亲辛辛苦苦把他们兄妹四个一手拉扯大的。
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看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日益变差,许久以来,张世涛心底埋藏着一个“陪着母亲去旅游,让母亲坐飞机、乘轮船、看大海”的心愿,但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多年来的心愿难以实现,为此,他心中一直满怀愧疚。
机会在2009年终于来临。这年的8月底,自己主管的一个国家级项目经过三年多努力,顺利通过验收。由于暂时手头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作,又加上正值初秋时节,天气不凉不热,清爽怡人,正是出游的好时节。项目验收过关当天,多年没有公休过的张世涛立即申请了年休假,在得到批准之后,开始着手准备陪母亲旅行之事。
眼看着多年的心愿就要实现了,张世涛怀着兴奋的心情,瞒着母亲,和单位几个同事忙着联系旅行社,确定旅游线路。怕母亲晕车、晕机,张世涛准备了晕车药和口香糖备用。一切安排妥当,直到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世涛才告诉母亲旅行的事。
母亲却“生气”地说:“俺老了,又晕车,花那钱干什么?出去有什么好看啊?在家不挺好的吗?你们去吧,孩子们上学俺照顾着。”张世涛知道母亲心疼线。最后禁不住张世涛和弟弟的劝诱,她“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世涛的母亲收拾这收拾那,唠叨个不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去飞机场的路上,母亲不停地问这问那,到机场看什么都是新奇的。飞机起飞后,母亲更是很好奇,像个小孩一样,高兴的看看这看看那。
说来奇怪,向来晕车的她,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没有一点不适应的感觉,一直用充满新奇的眼神看着窗外千奇百怪的云彩,不时指指点点,自言自语,一点倦意没有。
飞机到达目的地。母亲高兴地对张世涛说:“这下满足了,终于知道坐飞机是啥滋味了,回去咱坐火车就行了,机票太贵了!”
在大连九龙壁海滩,闻着空气中迷漫着的咸咸的海水味道,张世涛的母亲不时爬上附近的大岩石,眺望着遥远的海平面,看海浪一阵阵涌来,拍打着沙滩和岩石,看在大海中游泳的人们。脸上始终荡漾着灿烂而幸福的笑容。
计划赶不上变化。
正当张世涛带着母亲准备从大连乘船到蓬莱阁游玩的时候,突然接到单位的一个去北京开会的紧急通知。
眼看着陪母亲旅游的行程不得不中断,张世涛只有满怀愧疚地告诉了母亲。没想到母亲却大度而心疼地说:“娃们都卖给公家了,连旅游也不让安心!儿呀,俺身体没事,还有这么多孩子和妈在一起,你放心去吧。”
怀着深深的遗憾,噙着欠意的泪水,张世涛中断了陪母亲旅游的行程,踏上了去北京开会的路途。
一条写了二个多小时才发出去的短信
长年奔波劳累、不规律饮食、严重睡眠不足导致的体力透支,早已让张世涛的身体出现了血稠、血粘、血压高的隐患病症。每当感到身体不适时,他总一厢情愿地认为依靠自己强壮的体质和忙碌的工作能够消除这些病症,因而不愿离开他所热爱的岗位和停下手中的工作。
带着2008年5月患脑梗塞留下的后遗症,张世涛又回到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
“屋漏偏逢连天雨。”
在脑梗塞病情还没有完全痊愈之时,让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又悄然降临,侵蚀着他那已经“弱不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