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江西赣南老区:发展产业促增收 脱贫路上幸福多

2020年06月15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李权
A+ A

  “兴国、于都、宁都、赣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赣州实现历史性脱贫。”一时间,微信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2020年4月,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赣县区4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赣南革命老区11个贫困县自此全部脱贫摘帽,这片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生命和鲜血的红土地从此告别贫困历史。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的赣州烟草人深受红色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千万百计促农户增收,在赣州脱贫攻坚征程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种烟种出“黄金叶”

  “老卫,你浇了多少次肥呀,你的烟怎么长势就这么均匀?”“老卫,你的烟打了什么药呀?”“老卫,你的烟长的真好……”走进长冈乡仁塘村村口,发现一群人在七嘴八舌的议论,原来是“铁杆”烟农邱修卫在现场教学,“我跟你们讲,我的烟能长成这样,是因为地基打得好,我不骗你们,你们要把垄起高,要施好基肥,还有这病害呀,要提前预防,不要等到病来了再治,那就晚了……”

  说起自己的种烟经验,老卫讲得头头是道。老卫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通过种烟实现高质量脱贫。他种的烟成为了整个仁塘村的标杆,并且生活和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邱修卫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邱修卫即将上高中的儿子全身瘫痪,完全失去自理能力,车祸令邱修卫几近崩溃。为了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更是负债累累,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动力,整日郁郁寡欢。

  赣州兴国县局帮扶干部张闯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去老卫家做工作,鼓励他种植烟叶,“我现在吃饭的钱都没有,哪还有钱种烟?”老卫直接拒绝了。“我们知道你家里的这个情况,钱的事情你放心,你发展产业村里有政策,你不会技术我们有技术人员给你指导,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找我们……”,经过连续一周苦口婆心的劝说,邱修卫最后决定先种5亩烟尝试一下。

  在确定老卫会种烟后,张闯到村里为他流转好土地,协助他找机耕手耕地,盖膜、移栽、打顶……每个技术阶段都亲自给他做现场指导,教会他技术要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卫第一年通过种烟实现近2万元收入。

  有了第一年的尝试,老卫每年都会适当增加种烟面积,而且烟叶质量更是一年赛过一年,在去年种烟收入更是达到了3.8万元,不仅把外债还清了,顺利的摘去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了村里村外颇有名气的致富小能手。

  小鸡蛋带来大收益

  “葛大哥,咱们鸡场又接到订单啦……”赣州于都县局驻葛坳乡牛颈村“大村长”杨志文与颈欣种养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场负责人葛观长边走边聊。

  牛颈村是位于于都县葛坳乡的山村,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缺少劳动力和专业技术。2019年1月,于都县局驻葛坳乡牛颈村“大村长”杨志文来到村里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后,与村委会干部商量:“咱们村要脱贫‘摘帽’,就得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产业带动是助力贫困户‘输血+造血’的有效脱贫途径,养殖业是咱农民最熟悉的产业。赣州烟草有个品牌叫‘特巴客’,我们可以办蛋鸡养殖场、申请‘特巴客’鸡蛋,依托这个在烟草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拓展销售……”

  杨志文通过向上级申请拨付款项、联系企业投入项目、鼓励123户贫困户入股、申请小额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于2019年5月由村里致富带头人葛观长负责建起了颈欣种养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场。一年来,杨志文和于都县局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一道为鸡场搭棚、运饲料,将生产的“特巴客”无抗鲜鸡蛋带到江西烟草扶贫农产品展销会上推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办起网店、通过小视频宣传“带货”、带动身边同事和亲朋好友购买。

  通过共同努力,养殖场现有5500只鸡,日产鸡蛋490个,月均收入4万余元,已实现利润10余万元。

  解决农民的“辣椒愁”

  “陈主任,我们的大棚辣椒现在都卖不出去了……”一名菜农脸上挂满了愁苦,急促地对赣州宁都县局驻田埠乡洋坑村工作队员陈秋生说道。原来该村贫困村民黄剑荣有十来亩大棚辣椒受疫情影响滞销严重,加上洋坑村地处偏远,无人愿意收购。眼看着辣椒都已成熟,却还找不着销路,这让菜农们发起了愁。

  “你先别急,我来给你们想办法。”陈秋生听到菜农期盼的语气坚定的说道。

  辣椒等蔬菜滞销是防疫期间的大难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想出法子,找对路子。想到这里,陈秋生立即走访熟悉的商场、酒店,同时也让其他工作队员通过朋友以电话、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菜农找到销路。

  “张老板我们这里有新鲜的富硒辣椒,能不能帮忙采购一些。”此刻陈秋生化身“促销专家”,不断的拨打商家电话,只为了让村里的蔬菜早点卖出去,让菜农可以增加点收入。但由于运输成本等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找到好销路。“怎么办?辣椒是生活消耗品,大家都需要,要不动员大家自发购买?”想到这里,陈秋生立即在单位精准扶贫工作群里发出了消息,“洋坑村新鲜富硒大棚辣椒,绿色无公害,预购从速。”消息一发出,群里立刻沸腾起来了,“我要辣椒5斤。”“我要辣椒10斤。”“我要辣椒15斤。”“整箱辣椒我都要。”短短十几分钟就将大棚辣椒全部消化掉。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帮扶干部开着私家车前往蔬菜基地,摘的摘、装点装、抬的抬,利用大半天的时间,把大棚基地的辣椒采购一空。

  经过这件事,陈秋生内心受到了启发:“只要对农产品销路进行创新,就可以帮助帮扶村的农产品打开更多销路,助力洋坑村贫困群众脱贫,或许,我们还可以搭乘电商快车,来打开农民辣椒的销路。”陈秋生眼睛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甜蜜的事业,幸福的“烦恼”

  “陈书记,前几天有位老板要买我的蜂种,我说这是我的命根子,不能卖,结果人家坐在家里不走,非要买我的蜂种。”黄若华对上门走访的赣州赣县区驻遇龙村第一书记陈玉诉说着自己遇到的一件“烦心事”。原来是自家产的蜂蜜质量好,被外地养殖户看上了,他慕名而来,非要买蜂种回去繁育,给出的价钱也不错。可是蜂种是自己这几年好不容易繁育起来的,每年还指望着这些蜂种能带来一茬一茬的蜂蜜,想到这几年经历和感情,他实在是舍不得卖掉。但这位老板接着又说明了来意,原来购买蜂种是为了供应给贵州怀化、四川乐山等地的养蜂扶贫项目。黄若华想到自己的蜂种能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为贫困群众带来收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他还是“忍痛”卖掉了一百多箱蜂种。

  说起黄若华养蜂,还有一段故事。早年他患重病做了换肾手术,花了不少钱,欠下很多外债,术后仍然需要长期使用抗排异药物,每年吃药的花销不小,妻子身体条件也不是很好,干不了重活,儿子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常年在外做苦工。第一书记陈玉在了解和分析他家的情况后,考虑到他们夫妻俩身体不好,重体力农活肯定干不了,黄若华早年跟父亲学过养蜂,有一定的养蜂经验。发展养蜂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他自己没有多少积蓄,没办法启动这项产业。“咋办?我们得给他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于是陈玉主动联系相关银行,给他申请了3年5万元免息产业贷款,黄若华利用5万元贷款开启了养蜂这份甜蜜的事业,他自己就有养蜂的技术底子,村里每年还会组织他免费参加养蜂技术培训,加上夫妻俩勤奋肯干,养蜂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2016年底他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子,到了2019年家里的蜂蜜更是卖了3万元,真可谓是甜在蜜中,喜在心中。

  卖掉一部分蜂种,黄若华又开始繁育新的蜂箱。今年他又养了四百多箱蜜蜂。现在的他不再烦恼了,想到自己靠养蜂脱贫致富了,他更希望能通过蜜蜂传递甜蜜的事业,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离贫困,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