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根植沃土产业兴

--云南砚山烟区争创“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工作纪实
2019年12月06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李水平
A+ A

  省心、省工、省钱,推广机械化作业让砚山烟农实现轻松种烟。

  烟草行业投资建设的阿香水库极大改善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烟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民心工程。

  烤烟合作社种桑养蚕基地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不少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评价小组给予了砚山烟区高度评价。

  砚山县局(分公司)党总支把烟农的需求放在心上,移栽期组织党员和烟农一起抗旱移栽。

  砚山县局(分公司)通过对烟农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分级纯度,增加了烟农收入。

  “山势颇秀,其形如砚,数载躬耕,丰饶尽现。”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每到烤烟成熟季,烟叶与山林浑然一体,微风拂过,掀起千层碧浪。

  近年来,砚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围绕“烟叶、烟区、烟农”三大关键词,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力推广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依托产业链稳定社会就业,努力推动产业扶贫、烟农增收、乡村振兴,倾力争创“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产业扶贫

  “遇上这么严重的旱灾,要不是沟渠直接通到了地里,今年我家30亩烤烟就不可能按时移栽了!”4月下旬,在砚山县平远镇小舍姑烤烟连片种植地里,家住洪福村民委小舍姑村小组的李明感叹道。

  平远镇地处珠江、红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水资源短缺。30多年前,当地村民种过不少作物,可收成都不理想,常常连糊口都很勉强。

  “能不能发展烤烟种植呢?”一些村民开始有了这个念头,李明的父亲李自清就是其中之一。

  说干就干。1993年,年近五十的李自清带领全家人用老黄牛耕出15亩旱地,全部用来种植烤烟,成了当地的“第一代”烟农。历尽艰辛,在烟叶烘烤的醇香中,李自清迎来了自己第一年的收获——除去成本,净收入3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让旁人羡慕不已的收入。

  在李自清等人的带动下,小舍姑村的烤烟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一家一个土烤房”成为村中新景。金叶飘香,村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然而,由于山区种种自然条件限制,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烤烟生产还是遭遇了不小的困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2008年,位于平远坝子核心区的小舍姑片区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要求,示范区内建设了140多公里的引水沟渠以及灌溉系统和排水工程,从坝子外引来了水源,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有地无水浇、靠老天吃饭这一难题。此外,示范区内还修建了40多公里的新烟区道路,建起了现代化的育苗大棚和5群400座现代化烤房,使小舍姑片区的壮族群众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实现了以往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两万多亩平整的红土地一望无垠,一行行笔直的田垄伸向远方,红土高坡上“再生”出一方丰美水土,“小舍姑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冬去春来,平远镇回龙坝又以115天完成2.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创造了“平远速度”。

  “当年种下的8000亩烤烟,每亩增产烟叶22公斤,用工却由原来的39个减少为17个,烟农户均增收16357元。2009年,小舍姑片区的群众又种烟10078亩,户均收入由2008年的25774元增长到了73210元,用工数却从上年的17个降低到了15.4个。”作为“第二代”烟农的典型代表,李明见证了小舍姑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巨变。

  在小舍姑和回龙坝片区,农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升,农业发展方式也发生显著转变:在保证家庭经营细胞的活力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小农经济成功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农业在砚山找到扎根的厚土。

  “机耕路修到了地头,全程机械化也直接推广到了烟地,原来肩挑手抬的体力活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很多。”作为“90后”、地地道道的“烟三代”,李明的儿子李苏杭对此深有感触。

  “洪福村这几年新增农用拖拉机200多台,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台。购置农机的积极性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好,有各类补贴;另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李苏杭介绍说。

  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事关乡村生产生活与公共服务,事关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烟草行业在砚山烟区共投入补贴资金5.91亿元,建成烟水工程1.85万件,配套各类农机设施3万件以上,铺设机耕路371.7公里,援建水源工程1件,建成卧式密集烤房6956座,开展土地整治3件,受益耕地面积45万亩以上,有效改善了烟区生产设施条件。

  如今,行走在砚山烟区,一条条机耕路犹如飘扬的彩带,一口口小水窖在阳光下泛着点点金光,一座座现代化烤房守护在烟地旁。近三年,砚山烟区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13万亩左右,烟农年均售烟收入5亿元左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广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助力烟农增收

  在砚山烟区,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种烟大户“雇工难、用工贵”问题凸显,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产生了旺盛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运作机制,保障规模生产。

  “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砚山县局(分公司)深刻认识到,发展烤烟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是解决“怎么种烟”的必由之路。

  2013年,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要求,砚山县采取“合作社+专业队+社员”组织模式成立烤烟服务型合作社29个,近年来通过优化配置逐步整合为6个。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效率,砚山县局(分公司)引导各合作社合理配置育苗、机耕、烘烤、分级等专业队,提高服务带动能力,高质量地提供专业化服务。

  烤烟备耕移栽时节,笔者来到砚山县木瓜铺烤烟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杨文标正在不停地打电话。他既要协调专业机耕队为烟农旋耕起垄,又要组织合作社辅导员进一步落实整地进度,忙得不亦乐乎。

  杨文标告诉笔者,木瓜铺合作社有2580户入社烟农,服务覆盖4.67万亩烟地,当职业经理就得管理好合作社,帮大家管理好烟地。

  相比于杨文标的“忙”,平远镇莲花塘村民委红旗村小组的烟农李志文则显得有些“闲”。他说:“一个电话,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队就到了,我这40亩的烟地,半天时间就能完成起垄打塘。”

  在砚山县盘龙彝族乡,大家都感受到了专业化服务的“不一般”:三合村民委响水龙村小组王顺林自家60多亩烟地内,只待需要时扭动开关便可以获得水和肥料,再也不用担心“卡脖子旱”,节水节肥又省工;明德村育苗业主杨朝昆的育苗棚里,全部实行无菌漂浮育苗,而且在播种时用上了新型漂浮育苗装盘播种机,既精准又高效;明德村李汝富自家烟地用薄膜覆盖的农家肥已充分发酵,施撒入田后,烟叶就可以“吃”上大分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了……

  作为专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砚山县落实科学烘烤工艺,降低烟叶烘烤损失,助力烟农提质增收。

  “实行专业化烘烤以来,一个辅导员可以烤5~8座炉子,一炉可烤400~480杆烟。集中烤烟省工时费、省燃料,24小时有人值班,遇到设备出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质量、增加效益。”砚山县局(分公司)烘烤师李国树介绍说。

  如果说烘烤是个技术活,那烟叶收购则没有什么特别讨巧的,关键在于专业化分级。砚山县局(分公司)通过对烟农面对面和手把手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分级纯度。纯度有了,均价自然上去了,烟农收入也就增加了。

  “如果说专业化分级有什么好处,那就是最繁琐的交给专业分级队去做,纯度提高了,均价提高了,时间节约了,方便、轻松、舒心、得实惠。”江那镇路德村民委迤勒村烟农王兴奎笑着说。

  机械化作业是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多功能起垄机、覆膜机、中耕培土机“轮番上阵”,“机械+专业队”成了烤烟生产全过程的“主角”。

  “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用工,归结起来说,就是省心、省工、省钱。”享受着轻松种烟喜悦的平远镇马鞍山二队烟农高朝双,深刻体会到了机械化作业带来的好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