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试验,夏振远一丝不苟。 杜星霖摄
人物简介:
夏振远,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团队负责人,云南省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技术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烟草植物保护及烟草微生物应用研究。在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方面,分离采集云南烟区2694个病害样品,分离、鉴定并保存34种病原,构建起云南烟草病原库;建立烟草常见病害病原的分子检测体系;开展GIS流行预警研究;制定《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在烟草有益微生物利用方面,建立了云南本地生防资源库;开展尼古丁、TSNA等方面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分离鉴定了1000余株有益微生物资源。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6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论文9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1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2015年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一名研究人员,多年如一日,在自己所涉足的烟草领域乐此不疲,动力是什么?
在夏振远看来,科研的动力,是好奇心,是兴趣,是责任,是一种科研精神。
这种精神,让夏振远在2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心无旁骛地致力于烟草植物保护以及烟草微生物应用研究,并在多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如今,作为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团队负责人、云南省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技术负责人,夏振远正带领团队在烟草植保这条道路上阔步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说,科学研究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尽头。
2019年,夏振远被评为行业烟草植物保护方向学科带头人。
“只要耐得住寂寞,一切科研道路上的困难都是纸老虎”
科研人员往往有一颗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烟草植保,就是开启夏振远探索新事物的那扇大门。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种病虫害,了解了它在书本里的模样,结果到了田间一看发现不同,你的研究兴趣立马就会被激发起来……”提起烟草植保,夏振远有说不完的话。
1996年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夏振远进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接触到了烟草栽培工作,不久后转到植保专业,专门从事烟草中有害微生物的防治与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方面的项目研究、科技开发、植保服务等工作。
1998年,初次接触科研项目的夏振远,加入了烟草根结线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团队。
“当时这种病在云南烟区乃至整个西南烟区都很普遍,但防治方法比较零散,尤其是生物防治方面,缺少系统的梳理研究。”夏振远说,整个团队共有7人,大家历时6年时间,在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等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大量试验,最终研究出根结线虫病微生物制剂,应用于20万亩烟田,并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一套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在接触这一项目前,夏振远还是一名跨行而来的“新兵”。
隔行如隔山。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迎头赶上,夏振远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书本和试验上,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夏振远说,那段时间,烟科院里众多植保方面的专家对自己帮助很大,遇到不懂的问题,老专家秦西云总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耐心为他答疑解惑。至今,他仍然记得当时一次次到烟田进行病虫害防治试验的场景。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正如烟草农艺研究中心主任李军营所言,夏振远是一个有着科研情怀的人。“有情怀,就能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直追逐下去。”李军营如是说。
这种情怀,让夏振远在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构建云南烟草病原库,首次研究报道了烟草黑脚病,建立了烟草常见病害病原的分子检测体系,开展GIS流行预警研究,挽回烟叶损失9360万元,制定《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平均防效达60%……
夏振远说,诸多成绩的取得,除了努力,更多的是因为有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正是有了充足的科研资金和四级科研平台体系(省公司、研究院、州市公司技术中心、基层技术推广站)的保障,我才能扎根科研,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只要耐得住寂寞,一切科研道路上的困难都是纸老虎!”直到今天,夏振远对科研的情怀依然如故。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烟草植保研究成果能够持久惠及烟农”
在夏振远看来,烟草植保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要惠及烟农。
事实上,夏振远与烟草科研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
夏振远出生在内蒙古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记事起,夏振远就时常跟着父母到田间劳作。
“那时候,家里会种植一些晾晒烟,规模虽然较小,但也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很多次,我亲眼看到一个普通的花叶病就会让烟田颗粒无收。”夏振远说,年少时的经历对后来烟草科研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说实话,农业科学研究并非易事,不仅试验周期长,而且样本多、工作量大。”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晋艳说。
以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为例,仅仅是其中的接种试验,夏振远就用了上千个样本,折返于十多处试验点和40多个烟叶产区,反反复复经过6年多时间进行田间试验。
在整个病虫害防治研究的过程中,云南80多个主要烟叶县都留下了夏振远的足迹,每个地区生产部门的烟技员、田间地头的烟农见到夏振远,总会亲切地叫一声“夏老师”。
对于科研的艰辛,夏振远毫不在意,他更多地感动于烟农对烟田特殊的感情。
“每一个烟农守护的是自己的希望。”每次下乡,夏振远身边都会聚集起一群烟农,跟他聊起一桩桩故事,或靠种烟脱贫致富,或因病虫害减产。
在晋艳看来,夏振远所从事的一系列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既是烟草绿色防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烟草商业实践云南省委省政府“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三张牌的具体体现,更是关乎云南烟区千千万万烟农切身利益的扎实举措。
烟农的需求就是夏振远的追求。基于此,在根结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夏振远又开始了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最大限度帮助烟农减少损失。
自2013年开始,夏振远牵头成立20人团队,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结合全省40多个主要烟叶产区的实际,经过5年的时间建立起完备的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的体系标准,推广后烟田亩综合增收228元,烟农得到很大实惠。
更为关键的是烟农落后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的改变。在云南省局(公司)、夏振远团队及各县级局(分公司)烟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于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培训,越来越多的烟农开始接受“轮作”“合理施肥”等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烟株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以前,我们只看到化学防治的成本是药剂成本,忽略了社会成本,污染后再治理,不仅成本高了许多,而且土地污染最终损害的是烟农的长远利益。”夏振远说,综合防治和“治未病”的概念一样,与其得病后再进行治疗,不如在得病前增强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如今云南烟区病虫害的整体发病率已经控制在5%以内,但夏振远丝毫不敢松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烟草植保研究成果能够持久惠及烟农!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夏振远告诉记者,多年前下乡调研的一幕让他一直不能释怀:一个烟农烟田里的烟苗刚栽不久就得了病,由于处理不及时几乎全部死掉,烟农坐在烟田里看着烟苗痛哭流涕却无能为力。这让夏振远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
从去年开始,夏振远牵头开展“互联网+烟草植保”研究项目,建成后,通过相关平台,烟农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解决病虫害的方法,可大大提升防治效率。
关于科研工作,夏振远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终身学习,终身奉献。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