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云南大理,已经有些炎热,一如烟农热切的希望。
苍山脚下、洱海岸边,万亩连片的烟田里烟叶迎风摇曳,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祥云县下庄镇下庄社区,以烟草水源工程为依托的农业示范区效应逐渐显现,产业链不断拓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园内,一批批已经被加工好的农特产品与卷烟一道,正陆续被送至零售客户与消费者手中……
于大理州局(公司)而言,助农增收,不仅是烟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为全州6万户烟农寻找发展路径、搭建致富桥梁的必然要求。
正如大理州局(公司)局长、经理樊在斗所说:“我们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让‘以农为本、促农增收’的理念和‘高原生态、质量第一’的产品定位真正落地生根。”
基于此,一幅烟农增收新时代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品牌立起来
“自2018年12月接单后截至今天,我们的烟农增收产品销售订单已经超过1.82万单,累计销售金额突破1329.14万元。”6月16日,在大理州云香萃烟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海波一边指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更令李海波感到兴奋的是,由烟草和联合社共同探索打造的11个具有大理地方特色的烟农增收产品(羊肚菌、大球盖菇、姬松茸、象牙软香米、六合红米、藜麦等)已经走出云南,逐步走向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外市场。
从“深山无人知”到“家喻户晓”,培育自主品牌打造烟农增收新优势是关键。
2018年,大理州局(公司)引导全州12个县(市)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了云香萃烟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构建“联合社+成员社+烟农”的组织运营模式和惠农机制,把合作社建设成为多元产业集约化经营的新型主体、烟农增收的重要平台。
“成员社负责基地生产,联合社负责协调、整合、挖掘烟农增收项目资源,并寻找相关市场订单。”在大理州局(公司)生产科科长余世忠看来,拥有自主品牌是“走出去”的第一步,而产品的“质量”与“特色”则是基础和保障。
一方面,依托12县(市)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增收产业项目优势,大理州局(公司)以弥渡县现代农业科创园、祥云县烟农增收孵化园和工业园为平台,以烟农合作社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开展“云药”“云花”“云果”“云菌”“云蔬”五大类35个品种的技术孵化和产品孵化,逐步建立起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在大理州局(公司)的指导下,联合社构建了“云香”系列自有品牌,以“润色添香”商标统一大理全州五大类40个系列烟农增收产品包装,找准农特产品绿色、有机、中高端的定位,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品牌打造烟农增收的新格局。
品牌立起来,不只让烟农得到了实惠,助农增收的规模化效益也逐渐显现。2018年,大理州烟农增收产业产值5.84亿元,带动烟农增收2.02亿元。
渠道建起来
走进祥云县力农烟酒店,除了卷烟展示柜外,在醒目的位置还有一个助农增收产品专柜,上面摆放着包装精美的核桃、党参、红米、牛干巴等“润色添香”系列产品。消费者在店内驻足,并不时用手机扫描专柜上的“云南云香大理”二维码进行购买。
在大理州,截至6月16日,13020户卷烟零售客户中订购助农增收产品的有7274户,占比55.87%。
大理州局(公司)认为,要千方百计实现烟农增收,就必须建立起助农增收产品渠道。
横向看,大理州局(公司)始终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我们充分发挥全州卷烟零售终端资源优势,计划建立起1000家左右的‘卷烟+农特产品’实体店,联通各方面的物流信息通道。”大理州局(公司)副经理李再光告诉记者,线下实体店的建立,将会大大提升其市场掌控力。
线上,则依托搭建的“云香大理全渠道营销管控平台”。
据李再光介绍,“云香大理”电商平台由“消费者商城”“零售终端商城”“惠农服务商城”构成。其中,消费者商城面向消费者销售农特产品,“零售终端商城”面向零售客户销售农特产品及非烟商品,“惠农服务商城”构建烟农社员网,面向烟农销售烟用物资、提供技术服务。
纵向看,大理州局(公司)利用“两烟”和第三方物流资源,以基地化订单销售模式为主,形成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比如在生产方面,大理州局(公司)依托全州“一廊四区”烟农增收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系统统计了2019年全州多元产品种植规模、涉及烟农、贫困户户数和产品上市时间,确立了以“烟农产品、合作社自有产品、贫困村产品”为主要产品的生产渠道。
比如在物流方面,大理州局(公司)整合烟草、合作社和社会第三方物流资源,时鲜果蔬产品形成以“订单采购+冷链物流”的方式,包装加工产品利用卷烟物流调度信息配送系统实现卷烟物流与非烟物流的深度融合,州外市场则借助第三方物流资源建立配送渠道。
产业融起来
在下庄社区的连片田地里,烟农李兴贵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刚栽种不久的秋豌豆,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每亩产值高达4000元以上的秋豌豆,让李兴贵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茬了,第一茬每亩收入在3200元左右,第二茬由于上市时间在9月初,价格要高一些。”李兴贵笑着说道。
余世忠向记者介绍,在下庄社区,类似李兴贵这样的烟农还有很多,他们按照大理州局(公司)和联合社的规划,将烤烟种植与豌豆种植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达到1亩烟田年产值1万元。
对李兴贵而言,无需担心自家的秋豌豆卖不出去。
这是因为,从农村的“田间”到城市的“餐桌”,依托联合社,大理州局(公司)整合了各项资源和要素,全州烟农增收产业初步形成“二产连接一产撬动三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产”突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出“高原、生态、绿色、独有”的烟农增收农特产品;“二产”依托联合社,通过委托代加工、自主建立生产包装、“卷烟+烟农增收商品”融合分拣,提升产品附加值;“三产”借助自有物流和社会物流,以祥云县五孔桥冷链物流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延长产品销售时间,延伸产业链价值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全产业链的延伸,当地玫珑蜜瓜、姬松茸食用菌、西兰花等产业发展迅速,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出口加拿大等国,为烟农增收再添一抹亮色。
在大理州局(公司)增收办主任朱凯看来,“一产”中建立的种植管理标准、“二产”中建立的加工质量标准与“三产”中建立的营销服务标准,共同支撑助农增收这一目标的实现。
“烟农的未来就是我们现在思考的方向。”樊在斗说,下一步,大理州局(公司)将继续在助农增收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努力做到更深、更远、更踏实,让烟农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