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云南大理,绿意盎然。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叶烟农合作社经理李正江望着洱海边开满紫色小花的大片田地,脸上洋溢着笑容。“去年卖完烤烟后,我们利用烟田种植灯盏花,现在就要收获了。按去年收购价估算,这1000亩收入几百万元,在增收的同时保护了洱海。”
李正江身后,是今年轮作的万亩连片烟田,一株株碧绿的烟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烟农们正忙着进行大田管理。
“这片是烤烟规划区,种烟有额外补贴,我家去年就来这边租地种烟了。这里土质适合种烟,排灌、运输便利,技术指导和服务到位,亩产值也比其他区域高。”大理市湾桥镇上阳溪村烟农李海芹说。
土地是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量核心烟区和经验丰富的烟农不断流失,制约着大理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按照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土地流转促进烟区稳定,构建高端特色烟叶生产新机制”要求,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从2018年开始在洱海之畔实施“海西土地流转核心试验示范”,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旨在实现“好田好地种好烟”“打造绿色生态烟叶品牌”。
选择在海西,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据湾桥烟站站长黑新霞介绍,湾桥烟站在2014年就开始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工作,2017年已经基本实现全面替代。
稳定烟区,关键还得增加烟农收入。有了集中连片的“好田”,还需配套先进管用的“良法”,才能增加烟田产出率。大理州局(公司)在海西片区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地膜回收等绿色生产措施,并实施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等服务,促进降本增效和洱海保护。
“有机肥替代复合肥不仅没有影响烟叶质量,我们通过采取多种绿色生产技术措施,烟叶质量反而略有提升,流转区域烤烟亩均产值比非流转区域增加110元。”黑新霞说。
海西片区只是大理州以土地流转促进烟农增收的一个缩影。为了优化烟区布局,大理州以县市、乡镇、村组为单位绘制烤烟种植布局规划图,全州规划烤烟种植面积120万亩,在2018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流转核心烟区土地种烟10.99万亩。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村委会等掌握了种植规划的话语权,更有利于烟田资源综合利用。大理州局(公司)以土地流转区为先行试验示范区,积极发展多元增收产业,对于当年的轮作烟田,在烟叶采收后,引导烟农种植秋豌豆、西兰花等作物;对于隔年轮作烟田,引导种植党参等一年生作物,在促进烟农增收的同时,涵养土地,稳定烟区和烟农。
祥云县下庄镇烟农增收产业综合体是大理州实施土地流转促进烟农增收的另一个典型。下庄镇以“职业烟农+村委会(社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流转土地1万亩作为基本优质烟田,建立了烤烟与非烟作物互为促进的轮作制度。当前,综合体内生机勃勃,1500亩烤烟、300亩丹参、300亩党参、800亩豌豆、100亩特色向日葵等作物长势良好,在微风吹拂下漾开五彩波浪。
不仅大理市、祥云县,大理州12个县市各有烟农增收“套餐”。大理州局(公司)围绕“云花、云药、云菌”产业规划,在示范验证基础上,编制了“一廊四区”烟农增收产业规划,积极主动对接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培育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打通生产销售中的“梗阻”,让烟农吃下项目发展的“定心丸”。
俗话说,一锄头挖不出“金娃娃”。但大理州局(公司)围绕土地做文章,跳出“烟”字抓增收,带领烟农在红土地上挖出了增收致富的“金娃娃”。2018年,全州农业资源利用和云蔬、云菌、云粮、云药等8大类农特产品项目实现产值6亿元,烟农增收2.03亿元。如今,当地群众正大踏步行进在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