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英近影。 孙浩摄
人物简介: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王元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等。
作为烟草行业遗传育种方向学科带头人,王元英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农业部、国家局等的重点项目30余项。参加育成“中烟86”“中烟90”“中烟100”等20余个优质多抗烤烟新品种,参加完成全国烟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闷热的实验大棚里,豆大的汗珠顺着王元英斑白的两鬓滑落,他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绿油油的烟叶,仿佛一位慈父在欣赏着自己的孩子——这是记者日前采访王元英时看到的一幕。
王元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烟草行业遗传育种方向学科带头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烟草育种事业,倾注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培育出一个又一个品质优良的烤烟新品种,为烟草行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耐住寂寞 守住岗位
一个新品种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要收集整理国内外种质资源,打好材料基础,目前青州所已收集了5400多种种质资源;摸透这些种质资源的特性和价值,从中选择出符合培育要求的材料;经过数代杂交选择,培育出品质优秀、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农业性状鉴定;在农业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工业利用价值甚至配方评价。整个过程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八九年时间,十多年培育一个品种也是常事。
“由于生物的复杂性和性状遗传特性等因素,遗传育种被称为最具挑战性的专业之一。”王元英说,“遗传育种研究历时长、工作内容复杂繁琐,研究人员不仅要对遗传知识了然于心,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岗位,下苦功夫才能有所收获。”
育种是一项实践科学,要做到实验室与田间工作相结合。从每年2月开始育苗到10月采收,育种工作者在整个生产季节都要全程观察选择。不论夏天多么炎热,王元英都会泡在烟田里观察鉴定烟株特征特性,为了充分了解掌握育种材料的特点,他经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
青州所高级实验师陈志强与王元英共事三十多年。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条件比较艰苦,王元英为了做到最佳时段观察选择,经常和同事凌晨四五点就出发,骑车二三十公里到烟田搞研究,一直干到上午九点后才吃早饭。如今交通便利了,王元英更忙了,经常一年跑十来个省份,开展育种研究及全国烟草品种鉴定评价等工作。
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王元英参与培育出许多品质优、抗性好的新品种:参与培育的“中烟86”等品质优良,兼抗黑胫病、赤星病等病害,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培育的“中烟90”的品质抗性得到进一步改良,适应性更广,在华中、北方烟区大面积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的“中烟101”到“中烟106”“中烟206”等十几个品种促进了行业烟草品种升级换代,有效改善了我国烟叶结构和品质。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在烟草遗传育种领域,王元英仿佛一个魔法师,能够将各种亲本材料组合培育成更优秀的品种。
“优良品种是各种先进技术的聚合体,育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王元英笑着说,“育种工作者要有敏感特质,对烟叶的香气、颜色、组织结构和身份等性状了如指掌,对各种育种材料如何使用要有准确判断。在一个品种里,好的性状和不利的性状常常连锁在一起,怎么分开?要对核心材料进行把控设计,通过反复重组选择才能获得需要的性状、去除不需要的性状。所谓熟能生巧,所有东西只有经历过、感悟到才能心里有数。要反复做实验,运气是建立在数量基础上的。”
“育种必须一丝不苟,一个品种对某种病害是高抗还是中抗?是低抗还是不抗?不允许有一点含糊,必须要准确说清楚,否则一旦品种在生产中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大面积1%的损失,对一户烟农来讲可能就是100%的损失。因此,遗传育种研究一定要科学严谨,推广的品种决不允许有重大缺陷。”王元英语气坚定地说。
“王所长对工作的认真劲儿让人特别佩服。”青州所研究员罗成刚对记者说,“有一年夏天,他带着我们冒着高温到烟田观察烟株长势,我以为抽样查看下就行了,可王所长真的是一行行烟株挨着看,一点问题也不放过。”
2008年7月,王元英去山东日照东港种子繁殖基地调研,不巧天降大雨。当地烟草部门的同志说:“天气不好,就不去烟田了吧!”王元英笑着说“没关系,调研要紧”,坚持去烟田查看烟叶生长情况。
搭建平台 培育人才
“作为一名行业科技工作者,要做到有责任、有担当,紧盯行业需求的方向。做研究不仅在于发表了多少论文,有理论创新,更要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解决产业发展核心问题。”王元英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
烟草病害曾经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王元英带领科研团队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承担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多种抗病性育种的科研项目,在黑胫病、赤星病、病毒病抗性改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品种评价上,王元英主持全国烟草品种试验网络建立,按照生态相似性布局试验点网络,建立起评价体系,三十多年来推出五十余个优良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为全国烤烟品种的更新换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行业遗传育种协同创新,青州所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子平台,包括种质资源材料实体库和信息库、烟草突变体材料实体库和信息库;先后建立了国家烟草改良中心、中国烟草遗传育种研究(北方)、中国烟草原种繁殖基地、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开发实验室、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美植物衰老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研究平台。王元英积极推动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的“全国大协作”,他说:“各研究单位都有独特的优势,需要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全国一盘棋,分工协作,才能搭建真正创新发展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王元英在兼顾科研和管理的同时,坚持创新团队人才建设,坚持青年育种人才的培养,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二十多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基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他尽管已年逾半百,但仍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带领育种团队开创烟草分子育种的新时代。
谈到今后的工作目标,王元英说:“带队伍、育人才、出品种仍是我的目标,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改善烟叶品质,利用现代农业理念带动区域农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烟农增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产业发展主战场,是我们应当坚守的责任。”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