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地膜覆盖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一项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地膜,至今已在各烟区广泛推广应用,烤烟地膜栽培(膜上烟、膜下烟)在抗旱、节水、保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地膜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在土壤中难降解(降解周期为200-300年),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对植烟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及时彻底清理烟田残膜,清洁田园,保护植烟土壤环境和农业生态,对发展绿色生态烟叶具有重大意义。
一、残膜危害大
由于连年使用地膜,且未进行清理,导致土壤中的残膜逐年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一般占投入量的1/3),残膜量大,造成白色污染。残膜对烟叶生产及农业生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破坏土壤结构。残膜主要集中分布在0-10厘米的土壤中(一般占残留地膜的2/3左右),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阻碍土壤毛细管水、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渗透,阻碍土壤水分运动,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通透性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二)降低地力。残膜使土壤孔隙度下降,通透性降低,破坏土壤空气的正常循环和交换,进而影响到土壤微生物活力(残膜在土壤中15年,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1/3),降低土壤肥力,影响烟草生长发育,使产量下降(每亩残膜量达3公斤时,玉米、小麦减产10%以上)。
(三)释放有毒物质。残膜在降解过程中会不断释放有毒物质,污染土壤环境,使种子出苗率降低(据测定,种子播在有残膜的土壤上烂种率达7%,烂芽率达5%),破坏叶绿素合成,使烟草等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造成减产。
(四)影响农机作业。残膜多分布在0-30厘米耕层,会缠绕犁头、移栽机、播种机轮盘,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
(五)影响生态环境。田间、田边地头、水渠沟边、田间道路及房前屋后的残膜,会被大风一吹挂在树枝上、电线上、沟渠水库的水面上,到处扩散,形成次生污染,严重影响着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
残膜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二、残膜治理措施
发展绿色烟草农业,生产“绿色生态、优质特色、高效安全”的绿色烟叶是当前和今后的大方向,减肥、减药、减污染是绿色生产的核心技术,残膜治理为污染防治重点之一,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当下,应采取使用厚地膜、降解地膜、捡拾残膜、回收利用等措施,彻底清除烟农田残膜,创造优良的生产环境,共创美丽家园,利国利民,利人利己。
(一)使用抗拉能力地膜减残留。当前生产上多使用厚度低于《国标》(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0.006-0.008毫米),拉伸强度低,抗拉能力很差,非常容易老化,容易破碎,难以捡拾,在土壤中残留量大,回收率仅35%。使用厚度为0.01毫米的抗拉能力地膜,老化慢,不易破碎,易捡拾,回收率达90%,可大大减少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二)使用生物降解地膜防污染。生物降解地膜主要成分为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多糖类天然材料,具有普通地膜的保温、保湿等功能,还可在自然环境条件通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作用,在使用后12个月内在自然条件下100%降解成为有机肥料。是根治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三)捡拾残膜减污染源。采用人工捡拾和机械捡拾的办法,在三个重点生产环节及时捡拾。一是烤烟整地移栽环节,大量残膜翻犁出地面,方便拾捡,要抓住时机,边整地理墒、移栽,边清除残膜;二是揭膜环节捡拾,地膜尚未风化裂解,便于清除。三是烟地翻犁环节捡拾,在翻犁种植小春作物时,边翻犁边清除。人工捡拾,可用“农户+合作社+捡拾专业队”模式,广泛清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渠库塘等场所的残膜。机械捡拾,可用残膜回收机(7CM-80型残膜回收机、1FMJ-250弹齿残膜回收机等),高效清捡土壤耕层残膜,残膜回收率达80%左右,作业成本(45-50元/亩)比较人工捡拾亩节本30-35元。
揭膜集中处理
三、残膜回收利用
残膜为可利用资源,可加工成塑料颗粒、薄膜或滴灌带等再利用,使资源无害化,实现双赢。
(一)清理残膜。残膜捡拾回来后,需进行清理除杂,并进行清洗晾干,将各类杂质控制在15%以下,以便加工利用。
(二)收购残膜。设立废旧农膜收购站,采取定点收购、流动收购、上门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回收利用率。通过采取收购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不仅可以让残膜变害为宝,还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残膜治理有效性。
(三)加工利用。依托当地塑料加工厂,将集中收购到的残膜生产成塑料颗粒等成品,有效解决回收加工难的问题。
(四)以旧换新。以3公斤废旧残膜换1公斤新膜,变被动捡拾为主动捡拾,治理残膜事半功倍。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