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让烟农收入多一点 生活好一点(图)

贵州烟区促进烟农增收工作调查报告
2016年07月2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吴清海、周杜浪、王雪
A+ A

  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报》

  “烟变钱、烟变粮,卖完烤烟再赶场。”

  这是过去贵州农村广为传唱的民谣,是烟叶生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烟叶生产,饱含着汗水,蕴含着真情,也承载着希望。

  2013年以来,针对全国烟叶库存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审时度势,“控制总量、稳定规模”成为近年来烟叶工作的主要任务。新形势下,实现烟农增收的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又在哪里?

  怀着让烟农收入多一点生活好一点的愿望,贵州烟区转变观念、转换方式、转型发展,在促进烟农增收工作中深入探索。

  转变观念

  促进烟农增收是调控烟叶计划、稳定烟农队伍、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迫切需要

  “促进烟农增收”,简简单单六个字,其背后却含有深刻的意义:不仅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策,更是行业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2016年,贵州省种烟农户12.16万户,种植面积220.9万亩,户均种植面积18.20亩,预计收入6.3万元,较2015年增加0.4万元。

  (一)

  烟叶稳,则行业稳。

  贵州作为全国第二大烟区,受国家局调控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影响,近年来烟叶产量持续下降。2016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计划从2013年的693.8万担减少到577.3万担,减幅达16.8%。

  在不断压缩烟叶生产规模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才有利于烟叶生产调控和稳定烟农队伍。

  在规模调控初期,增加种植计划成为烟农的强烈愿望。因为他们已经在烟叶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不差钱”成了种烟大户的口头禅。

  经过烟草部门耐心解读政策,尤其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烟农增收以后,贵州烟区烟农的心逐渐稳了。

  “虽然我种的烟少了,但通过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烟叶质量提高很多,种烟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另外,我也可以通过合作社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用。”毕节市纳雍县寨乐乡双山村烟农李寿伦说。

  今年,贵州省局(公司)印发了贵州省2016年烟农增收指标体系,制定了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明确在烟叶生产中坚持一条主线,即以稳定增加烟农收入为主线,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抓手,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适度规模种植为基础和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多元增收,确定了“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亩均用工减少2个以上、亩均收入增长8%以上、多元经营户均增收800元以上”的工作目标。

  为探索出最佳的烟农增收路子,贵州省局(公司)以基地单元为载体,在9个市(州)、33个县、35个基地单元开展助农增收试点。为推动工作落实,贵州省局(公司)建立了产区烟农增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对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在对贵州的调研中我们不难看出,促进烟农增收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管理提升和产业扶贫整个系统的支撑。

  (二)

  石门乡,位于贵州与云南交界处,距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140多公里,距云南省昭通市38公里,是威宁最边远、贫困的一个乡镇,全乡14个村均是贫困村。

  贵州省局(公司)从2015年开始挂点帮扶石门乡,在烟叶生产计划逐年递减的背景下,2016年针对石门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42万元,安排种植计划8040亩、1.62万担,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4188亩、0.81万担。

  以石门乡贫困农户王国华为例,通过市、县烟草部门计划倾斜、对口帮扶等,他的种烟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水平提高,收入逐年增多。他2015年种烟12亩,2016年又种了17亩,预计种烟纯收入将达到3万元左右,基本实现脱贫。

  在贵州烟区,通过种植烤烟脱贫的例子比比皆是。促进烟农增收,除了有利于稳定行业发展基础外,在贵州,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内陆省份。贫困,是历史留给贵州的一份“负遗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贵州脱贫攻坚绕不开的难题。2015年年底,贵州全省尚有贫困人口493万人。

  贵州省种烟的贫困县有35个,种烟的贫困农户2153户,占全省烟农数量的2%。

  虽然绝大多数烟农实现了脱贫致富,但贵州烟草商业系统依然针对这剩下的2%,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

  贵州各烟叶产区主动对接当地扶贫办,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建立种烟贫困农户档案,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通过种植计划向贫困农户倾斜,帮助贫困烟农争取相关扶贫政策、信贷支持和贴息政策等,助力贫困烟农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贫困烟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引导烟农参与生产务工、专业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确保实现2153户贫困烟农三年内全面稳定脱贫。”贵州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陈卫东说。

  (三)

  促进烟农增收,烟叶生产仍是当前的主要渠道。

  从产业扶贫的角度,贵州烟区打出“组合拳”,通过集约生产、提质增效、减工降本等措施促进烟农增收。

  ——提升户均规模是增加户均收入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在收购计划、种植面积调减的情况下,贵州烟区结合山区特点,按照“小集中、大串联”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理念,不断优化布局。2016年,全省集中连片种植率达到85%。

  贵州烟区采取烟农自行流转、镇村统一流转、合作社集中流转三种方式,推进基本烟田流转,提升户均规模。

  同时,贵州烟区通过职业烟农评定、教育培训、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服务,培育职业烟农1万余名,户均种植面积30亩左右,户均收入10万元左右。

  通过这些措施和努力,在种植面积同比减少16.04万亩的情况下,2016年,全省户均规模达到18.20亩,预计户均收入可达6.3万元以上,较2015年提高0.4万元。

  ——扎实推进省工技术应用、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通过减工降本促进烟农增收。

  全面推行一穴一粒、精量播种,井窖移栽、小苗深栽等技术,减少育苗剪叶、移栽环节用工。通过高起垄、深栽烟,减少培土上厢用工。

  持续推进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全省土地整理环节机械化作业率已达80%以上。2016年,贵州烟区重点推进移栽、田间管理环节的机械化,仅推广机械打井一项,每亩就减工0.4个。

  在专业化服务上,以机耕手、分级能手和专业烘烤师为重点,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全省共培养3000名机耕手、3000名分级能手和8000名专业烘烤师。全省在实现育苗、分级、自制有机肥100%专业化的基础上,2016年重点突破专业化机耕、移栽、烘烤,优化专业分级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机械化、工序化、一体化。

  全省亩均生产用工在2015年22.6个的基础上,预计可减少2~2.5个,亩均用工可减至20个左右,用工成本降低200元左右。

  ——通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减少烟叶损失,提高亩均收益,促进烟农增收。

  贵州烟区狠抓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突破,优化品种布局,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

  着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124个基地单元与工业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按方案开展对标生产、对标检查,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和提高生产整体水平促增收。

  “通过完善烟农增收工作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水平、单产水平和质量水平,预计可实现‘亩均收入增加8%以上、达到3300元以上’的目标。”贵州省局(公司)烟叶处处长陈风雷说。

  转换方式

  转换单一的生产品类、服务内容、设施利用和生产技术指导

  目前,贵州烟叶种植规模增长空间有限,烟叶收购价格持续提高空间有限,烟叶市场需求空间有限。

  促进烟农增收,不能只走烟叶生产一条路。

  以前谈烟农增收,多从如何提高烟叶质量、搞好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考虑。现在,贵州烟草商业系统的观念在转变,思路在打开,依托于烟草农业的多元化经营正在进行。

  (一)

  经过多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前,贵州拥有750多万亩基本烟田、356万平方米育苗棚、15.34万座密集烤房。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构建以烟为主的复合型、规模化多元产业体系帮助烟农增收,是近年来贵州烟草人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5年,遵义尚嵇惠利合作社在烟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与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利用冬闲烟地种植1360亩雪里红,亩均产值1600元左右,除去劳动成本投入300元,烟农亩均利润1300元左右。老干妈公司提供物资、种子、技术,并负责产品收购,合作社组织生产和产销对接,计划2016年再种植3400亩,并提前预订了2017年4000亩的种植计划。

  “以前,我在冬天一般是种点萝卜、白菜,长起来后扯来喂猪。2015年合作社来找我,在收完烟后种了十多亩雪里红,赚了一万多块钱。前几天,他们又来找我,和我签了15亩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