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河南日报》报道 12月20日,河南卢氏县杜关镇荆彰村的千余亩烟田里,拖拉机正“突突”来回跑着整地起垄。
“从育苗到烘烤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工具、有机肥料有补贴,技术员随叫随到上门服务……现在烟农赶上了好形势、好政策,外出打工真不如在家种烟。”村民白春生说,自己2015年种了15亩烟叶,一亩能卖5000元左右,总共收入了六七万元。“有了本钱和经验,2016年准备扩大到20亩,现在就是在做准备工作。”
在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地,像白春生这样靠种植烟叶脱贫致富的烟农不在少数。“十二五”期间,河南烟叶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烟农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烟农增收、财税增长、企业增效,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些烟叶成了烟农们发家致富的“金叶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质量信誉双提升叫响生态特色烟叶品牌
2015年7月份,中国烟草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家烟草局重大专项“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进行了田间鉴评。专家组对内乡县浓香型烟叶核心示范区大田烟株的长势长相、烤后烟叶质量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评,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成绩,来自于南阳市烟草公司坚持“原料服从配方,产品服从市场”的原则和“品牌导向、优化营养、生态栽培、提质增香”的技术路线。
这是全省烟草系统坚定不移提升烟叶质量信誉、打造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的一个缩影。“烟叶的品质好、特色强、信誉高,才会有市场、有计划、有发展空间,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中增强竞争优势、赢得工业需求。因此,把质量看得多么重要都不为过。”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孟顺说。
从2013年开始,省烟草局连续开展“烟叶质量信誉年”活动,坚持“一年解决一个问题”。2013年,夯实质量管理基础,烟叶掺杂使假、包包垫头等问题基本解决;2014年,烟叶等级纯度明显好转,“混部、混色、混级”和非烟物质混入问题逐渐消除;2015年,深入解决烟叶氯含量偏高和内在质量不协调问题,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和复烤质量均明显提高,烟叶质量信誉稳步提升。
在三门峡,为有效培育生态特色品牌,2015年全市大麦掩青3万亩,土壤深翻3000亩;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8万亩蚜茧蜂防治烟蚜,1头蜂可杀死200个蚜虫,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3次;严格减氮增钾施肥,进一步提升烟叶质量。
“使用钩机对烟田进行深翻,根据不同地块,按照70厘米到80厘米不等的要求,将深层土壤翻耕出来,有效解决了土壤老化、耕层变浅、肥力差、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卢氏县烟草公司生产科科长常建波说。
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专业化服务使种烟更轻松
“到农忙的时候,宜阳、灵宝的烟农都跑来咱合作社租用生产机械。”12月18日,洛宁县小界乡王村兴业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灵武说。该烟叶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入社农户1178户,入社率达90%。社内专业化育苗、植保、烘烤、分级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机械施肥、覆膜、中耕和灌溉服务覆盖率达80%,每亩烟叶生产可减少用工6~8个,可为烟农减少用工投入400~500元。
“以育苗为例,现在合作社有全自动播种机装盘、播种、育苗,育苗专业服务队在育苗期可为烟农提供统一育苗服务,从育苗到移栽的这两个月里,烟农不用操心,该干啥干啥,既省心又省工。”张灵武说,“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使烟农满意,而且2014年还实现净利润10万余元。”
汝阳县三屯镇泽农合作社负责人曹玉宾表示,他们的合作社有400多台农业机械、60座密集烤房,其中有20座热泵密集烤房,可为刘店、小店、三屯三个乡镇的烟农提供机耕、植保和烘烤服务。“与其他行业的专业合作社不同,烟叶种植合作社是在烟草部门的扶持下成立的,本着为烟农减工降本的目的,服务收费低于市场价,只要能够保证合作社的机械正常维护就行了。”
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模式,从烟田起垄、施肥到自动育种、移栽,再到密集烤房烤烟等,均实现了机械化,烟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合作社通过为社员和烟农提供微利服务获得了运营资本,真正实现了“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建成并注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95个,入社农户达到1.95万户;建成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36个,规划建设了14个年产烟叶10万担以上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集群区和13个烟叶示范园区。2015年,全省户均种烟面积达到24.4亩,户均种烟收入达9.3万元,种烟收益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产业扶贫让烟农得实惠
一条二三公里长的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宜阳县柳泉镇汪营村的500亩烟田。“这是洛阳市烟草公司2012年投资20余万元给村里修的烟路。修路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一下雨往田里走一趟浑身泥。现在路通了,汽车也能开进来了。”烟农赵庆虎说。
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扶贫开发作出全面部署。烟草产业扶贫正是对此实实在在的回应,烟叶已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点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种植烟叶568万亩,收购烟叶1561万担,烟农总收入192亿元,实现烟叶税38.5亿元。
围绕扶贫攻坚,全省烟草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种烟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全省共安排资金2.86亿元,新建烟田基础设施常规项目1.02万个。其中,13个烟叶示范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56万元,建成烟水、烟路、烟机、烟炕、育苗设施等项目1603个;投入生产补贴资金4895万元,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农户种烟负担。
为解决烟田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落后、烟株供水不足和肥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近年来,河南省试验示范了烟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注技术,给烟株定量均衡供水供肥。“从应用效果看,该技术比普通灌溉节水55%左右,比喷灌节水近20%,每亩可减少肥料使用30%以上。在严重干旱年份,试验田由于产量损失小,较传统灌溉烟田产值每亩多500元左右。”省烟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该局共投入36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水肥一体化示范田近9万亩。
由于烟叶生产的季节性,导致行业投入的大量可经营性资产产生季节性闲置。为发挥其潜在利用率,南阳烟区烟农利用育苗、烘烤等基础设施,在种烟之余探索种植特色瓜果、蔬菜、中药、花卉等,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内乡县赵店乡程洼村29户烟农利用烘烤工场种植香菇80万袋,实现净利润250万元以上;全市16家烟农合作社土地、库房返租2.5万平方米,实现了投入、经营、监管和服务对象多方共赢。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五年。”省烟草局副局长卢俊良说,河南省烟叶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突出质量特色、增加烟农收入为目标,全面增强提质增效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推动烟叶生产再上新水平。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