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多彩贵州网报道 “机耕道阡陌交错,烤烟房星罗棋布,烤烟田郁郁葱葱。”盛夏时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秀水镇秀水村,感受着这里发生的变化:青山绿水美如画,别墅汽车进农家,处处都欣欣向荣、活力迸发。
威宁地处贵州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甚为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实施“烟草惠民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威宁修建基础设施,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烟叶产业富民,让威宁农民真正过上了好日子。在田间地头,秀水村烟农马本国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三个孩子读大学的钱都是我种烟挣的!”
“三个孩子读大学的钱都是我种烟挣的”
每年最热的七八月正是烤烟的收获季节,也是烟农最忙碌的时期。记者来到秀水村时,当地种烟经验丰富的烟农马本国正在自家烟田里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马本国可是一个“老烟农”,别看他才48岁,却已经种了30多年的烟叶。烟叶种植程序繁多,在烟叶种植过程中,从育苗到大田移栽,再到成熟采收、上棚晾制、分级扎把、烘烤,每个环节都需要烟农亲自完成,累不说,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所以风险也特别大,再加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前些年马本国一家收入很不稳定。
“小时候家里穷,读完四年级家里就没钱供我读书了,我也就回家跟着父亲种烟了。”马本国说。
近年来,毕节烟草公司启动了实施威宁“高原草海”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投入资金3亿多元,综合配套烟田、烟水、烟路、烟叶工场、烟叶信息化建设,通过科技扶贫、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为烟农提供技术服务、培训等方式,助推威宁烟区发展。通过“高原烟海”项目的建设,威宁烟叶生产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随着这些改变,威宁当地烟农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至今10年来威宁共种植烤烟240亩,实现烟农种烟收入45.3亿元,种烟增收惠及3万多户烟农。2014年,仅烟叶生产一项就为威宁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人均500元以上的收入。
如今,靠着种植烟叶,马本国一家住进了两百多平的新房,马本国的三个孩子也顺顺利利地读完了大学,一个从威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现在在秀水一小当老师,另外两个分别就读于江西科技大学和宁夏医科大学,今年刚刚毕业。谈起三个孩子读书的这几年,马本国很是自豪,“孩子们读书的钱都是我种烟挣的。”
在威宁,像马本国这样靠种植烟叶脱贫致富的烟农不在少数,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些烟叶成了烟农们发家致富的“金叶子”,鼓起了威宁农民的钱袋子。
再也不用“肩挑背磨”了
一谈起烟叶种植,马本国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把三十多年来种烟的经历和变化一桩桩一事事娓娓道来。
2009年以前,秀水村缺水严重,不仅没有水灌溉田地,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解决,家家户户每天要去几公里外排队挑水。“遇上干旱,一亩地需要差不多6吨水,我们只能开着拖拉机去拖。一拖拉机可以装2吨水,用桶从井里舀水,一拖拉机差不多要2个小时才能装满。”依马本国所说,一亩地的灌溉烟农们就得花上五六个小时。
那些年的秀水村烟农们不仅面临着缺水的问题,村子里的烂泥巴路也让烟民们吃尽了苦头。拖拉机没办法开到田里,不管是烟苗还是化肥,烟农们都只能靠人背马驼。
2009年,烟草公司投入了310万元修建了烟水工程——金叶水库,金叶水库建成后,通过管网接到村口、田间地块,一水多用,解决了秀水1.6万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被群众喻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如今,在这个区域形成了“土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良田。
新闻媒体走进烟区,深入了解近年来烤烟产业对贫困地区烟农增收致富等情况
于此同时,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修建了机耕路,随着烟田机耕路的修建,秀水村的烟农门可以把农用车开到田间地头,省去了肩挑背磨的劳力。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烟农劳作成本高,一直都是秀水村的“老大难”问题,机耕路的修建,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减少肩挑背磨,让秀水的烟农种上开心烟、幸福烟。”秀水烟叶站站长马兴义说。
据悉,为改善威宁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烟草部门陆续投入了11.21亿元用于威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烟房、烟路、烟棚、烟机、烟水、烟叶防灾减灾系统等的修建,逐步改变了水不足、路不通的人背马驮、人耕牛犁的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减轻了劳动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威宁烟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住“烟房 ”开“烟车” 日子越过越红火
离开秀水村,记者来到了威宁县贵烟新村,切身感受到了这个村庄的容貌与往昔的不同,一条平整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村里,路旁树木林立,土墙房、瓦房没了,连片的二层小洋房起来了,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村子有如今的面貌都是托了这烟叶的福。”今年66岁的贵烟新村村民马应富指着自家的小洋房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栋房子有220多平,修的时候一共花了23万元,烟草公司补贴了一大半,所以我只花了7万元。”
像马应富一样获得补贴的烟农还有19户。前两年,由贵州中烟投资了580万元兴建了贵烟新村,整个村落按照西北民居风格建设,建筑新颖,占地面积近20亩,总建筑面积6180平方米,住着20户烟农,每户200余平。
一系列富民政策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威宁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烟区旧貌焕然一新。
记者走在村里公路上,放眼望去看到绿浪翻腾的烟田里,烟民们戴着斗笠忙得汗流浃背,但脸上却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幢幢颇具现代气息的农房拨地而起,一辆辆崭新的轿车停靠在农房前,一排排现代化的烤房直立在烟田旁,这就是烟草产业带动山区烟农致富的最好见证。吃“烟饭”、住“烟房”、开“烟车” ,依靠这一片片“黄金叶”,烟农们真正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