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金叶”铺就致富路 云南普洱澜沧县烟农笑开颜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张猛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从高处远看村寨,白墙灰瓦新砖房,幢幢民居嵌在山腰上。走近村寨,田间路上走来了摇头晃脑的牛群,巷口中窜出了呼啸而至的孩子们,一位老阿爸端着水烟筒坐在村口打望,而各家院墙不时冒出杜鹃、三角梅……置身此间,如入画中。

  这里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谦六彝族乡乍乃村。

  “走烂泥路,种巴掌田,吃救济粮,户均收入不到2000元,这是5年前的乍乃;新路通了,住进了新房,家家有电器,越来越多的人过起了小康生活,这是如今的乍乃村。”村民李金武激动地向记者介绍。

  是什么让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山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答案就在那里。”顺着李金武手指的方向,一座座整齐的烤房映入记者眼帘。看来,乍乃村的蝶变紧密地和烤烟生产联系在一起。

  乍乃村海拔1600米,村内汉族、彝族、拉祜族等混居,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山高,地薄,收成差,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石路。

  “打从记事起,填不饱肚子的日子就没有断过。”年近50岁的村民陈圣告诉记者,乍乃村经济结构单一,基本上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多少年来,靠天吃饭的情形并未根本改变。

  村民们并不是没有努力过。早些年,栽茶树、种桃子、种桑养蚕,各种适合山村经济发展的农作物乍乃村几乎统统试了个遍,可都不成气候。

  这其中,就包括烤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乍乃村就有人尝试种过烤烟,可限于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等原因,烤烟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正是有着这层疑虑,当2011年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乍乃推广烤烟种植时,李金武仅试种了半亩。

  要想让梦想中的“金叶子”在这片土地上把根扎牢,烟草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烟村建设,基础先行。”澜沧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薛金国说,早在规划之初,他们就对乍乃村进行了认真考察。盖烤房、建管网、铺设沟渠……仅2011年,他们就建设生产基础设施项目64件,投资金额达246万元。

  与传统农作物种植相比,烤烟种植是个“技术活”。为了让烟农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从移栽到烘烤的一整套技术,谦六烟站工作人员没少动脑筋。

  当地老乡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单纯的知识讲解事倍功半。他们就创新辅导方式,将当地烟农一些正确的操作要领拍摄成宣传短片。下乡培训时,烟站的辅导员们就带着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将视频放给大家看。“别人家是怎么种的,自己又是怎样种的,操作不当会有什么影响,不用我们多说,大家都能领会到。”谦六烟站站长刀有华说,“这种方式对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和上了年纪的老烟农特别有效果。”

  “这次确实不一样。”烟农周云琼高兴地说。起初她还担心自己年纪大、没经验,种不好烟。如今,经过烟站的精心指导,她已经成为村子里有名的种烟能手。

  而在这短短五年,李金武家烤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半亩增加到如今的十多亩。相比最初的犹豫不决,他已经成为一位地道的“铁杆烟农”。

  “半亩烟收入就超过2000元,几乎顶我过去一年的收入。”尝到种烟甜头的李金武心里乐开了花。随着种烟面积的扩大,李金武一家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早已用上了冰箱、洗衣机,还买了小摩托,再过几天还要盖新房。”

  “一亩苞谷收入400元,水稻700元,好一点的茶叶1000元,而烤烟至少收入4000元。你说种哪个划算?”陈圣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几年下来,陈圣一家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住进了二层小洋楼。

  据统计,2011年至今,乍乃村种烟户数从60户增加到140户,产值亦从40万元扩大到200多万元。烤烟,已经成为这个小山村的第一产业、致富产业。

  临别前,李金武一再邀请我们到他的烟田中看一看。此时,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雨水滋润过的烟苗愈显生机勃发。眼前的一切,让李金武兴奋得像个孩子:“看,连老天都来帮忙,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

  乍乃村,在一条由“金叶”铺就的致富路上,正迈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