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7月23日,走在四川省会理县的广袤烟田间,《四川日报》记者李龙俊感慨连连。出身农村的他,也曾与父母一起耕耘农田。但那时他的家乡水无渠、行无路,农业生产出力大、收益低。
可眼前的四川烟叶产区,水池密布、管网纵横,基础设施无缝覆盖;烟草人驻点指导,合作社互帮互助,现代农业模式成熟。“堪称现代农业‘样板间’!”以媒体人的视角,李龙俊这样评价这里的烟草农业。
齐刷刷为四川烟区点赞的,还有来自新华社、《农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记者。
在7月20日至23日的“现代烟区行”主题采访中,8家来自中央、地方和烟草行业的媒体聚焦四川烟区,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会东、会理三大特色烟区,感受以凉山烟叶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样板间”。
在冕宁县哈哈河坝万亩烟叶连片种植区,记者们了解了烟叶基地单元、烟农专业合作社等的建设情况,参观了烟草行业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太阳能提灌站,惊叹于基本烟田的配套。
在会东、会理山地原生态特色烟区,记者们参观大田烟叶、查看水源工程,与烟技员、烟农代表深入交流,采集一线鲜活素材。看到烟区农民靠种烟脱贫致富,他们脱口而出——“没想到烟草做了这么多好事”。
“烟农因此受益,民生得以发展,烟草对国家的贡献增多,人民对党的感情加深。”新华社记者徐博说,在服务“三农”方面,如此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业,让人敬佩。
据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以来,从最初的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三小工程”,到涵盖烟田土地整理、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六大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四川烟草已累计投入84亿元,建成近53万件田间基础设施。
依托这些“管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能机耕”的基础设施,四川烟农户均收入从2011年的不足2.4万元增至2014年的4.73万元,远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
服务全方位、技术广覆盖、受灾有保险、收入有保障——行走在四川烟区,媒体记者深刻感受到了烟草行业的价值追求,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表示,将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以现代农业为主线,深入报道四川烟区的发展成就。
据悉,此次“现代烟区行”是继今年“幸福新村行”后,四川省委宣传部协调的又一次大型媒体采访活动。此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专门作重要批示,对四川烟草产业扶贫、新村建设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