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国家烟草在有40多年烟叶种植历史的湖北恩施投入了综合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使得当地贫困山区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烟水、烟路、烟房、烟田、烟机、烟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设施农业水平显著提高,大大夯实了以烟叶为主的农业生产基础。烟叶育苗大棚主要在每年的1-5月进行烟叶集中育苗,其余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增加烟叶生产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恩施州烟草公司一直积极探索利用烟叶育苗大棚的闲置时期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减少了烟草行业可经营性资产的闲置,另一方面解决了育苗大棚无利润收入实现自我维护的尴尬,降低了公司的管理费用。
1 恩施州烟叶育苗大棚闲季利用现状与措施
1.1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全州核心区育苗工场基本由合作社直接或合作经营管理,由合作社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部分合作社以就近的原则聘请了当地的农民负责生产管理育苗大棚,有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收支账目管理规范,流程清晰。非核心区的大部分育苗基地以出租等形式租给当地烟农管理与经营。
1.2 利用多样化
在各县市自主综合利用规划下,全州烟叶育苗大棚闲季主要进行以下利用:一是种植时令蔬菜,有西红柿、芹菜、香菜、大蒜苗、葱、甘蓝、辣椒、莴苣、小南瓜、黄秋葵、白菜、胡萝卜、生菜、西兰花等;二是种植水果,有礼品西瓜、水果黄瓜、甜瓜、樱桃番茄等;三是发展扦插苗圃,有红豆杉、桂花树、红继木、杜鹃等;四是种植食用菌,有香菇、灵芝、木耳等;五是种植盆花,有香水百合、万寿菊、夏堇、一串红、彩叶草、百日草、四季海棠等;六是养殖家禽,有土鸡等;七是用于晾制烟叶。
1.3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为了更好的打造品牌,形成规模化,州公司从2010年开始将大棚闲季种植食用菌作为了发展重点,以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为技术依托,聘请食用菌技术顾问总体规划全州食用菌发展项目,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聘请专业技术员长期驻点指导,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食用菌工作。当年9月,一个投资约439万元,单季可生产20万袋栽培种的食用菌菌种厂在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落成。同年,一个菌棒加工厂也在利川建成。截至2013年全州各县市的育苗设施均有食用菌种植,数量过百万袋,品种涉及香菇、木耳、灵芝、猴头菇、平菇等。在全州范围内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产品通过了ISO22000:2005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打造以香菇、灵芝等为主导品种的食用菌产业链和“清江源”品牌。
1.4 销路多元化
一是与当地超市合作,成为对方固定的“菜篮子”生产来源。农产品直接运送到超市,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有效对接,同时解决了超市、消费者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二是与餐馆合作,将实时采收的产品及时送到餐馆,进而到消费者餐桌上;三是将农产品销至当地农贸市场;四是受对方公司委托,定向生产培育产品;五是与其他公司合作,由对方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业产品。
1.5 制度保障
各县市分公司根据州公司关于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公司的烟叶育苗大棚闲季利用方案,并分别制定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责任追究等相关规章制度,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规范化、程序化,在工作机制上提供了保证。州公司、县市公司、烟草站齐抓共管,又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层层宣传落实,层层展开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了各县市烟叶育苗大棚闲季利用的规范化运作。
1.6 政策鼓励
为支持与鼓励各县市分公司在开展大棚闲季利用方面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州公司对取得较好效益的分公司给予奖励。而且因为目前育苗大棚闲季利用仍然处于投入大、风险高的阶段,州公司还对各县市分公司的综合利用经营投入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一定的补助。
2 恩施州烟叶育苗大棚闲季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选择不适宜
在经过几年的闲季利用后,目前选择的项目依旧小、较多、较杂,部分县市一处育苗大棚存在经营多个品种,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得不到较大较稳定收益。部分育苗大棚种植与烟草作物同科作物,虽然效益较高,但增加了种植品种本身的发病机率,也增加了传染烟草育苗的机率。
2.2 产品销路受限
一是部分县市因为销售市场不稳定,受市场影响,产品价格急剧下滑,导致亏损;二是市场信息不畅通。由于以前单一种植香菇、灵芝,产品丰收了,但市场过饱和,数百亩产品滞销,面临没人要的窘境;三是缺乏规划。部分县市是在产品收成后,临时在各大超市、餐馆一家一户地销售,产品的滞销和低价贱卖不仅打击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导致项目亏损。
2.3 科技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为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县市仅靠作业人员的经验和管理人员的摸索开展项目,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4 效益不突出
一是存在着生产管理过程中用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二是改造成本较高。为了达到食用菌的生长条件要求,现有烟叶育苗大棚需要进行遮光降温通风等一系列的改造;三是大棚收益不高,还有出现亏损的情况;四是部份育苗大棚直接给烟农生产管理,不但增加了设施被破坏的风险,也增加了设施恢复的难度。
2.5 利用程度低
整体利用率不高,除核心区域的部分育苗大棚开展综合利用外,分散区域育苗设施在闲置季节未有效开展综合利用。目前,全州已建育苗工场及育苗基地133处,折合面积1896.5亩,其中漂浮育苗盘有效面积1517.2亩,开展利用的面积只有几百亩。
2.6 经营管理参差不齐
各县市差异比较大。咸丰、利川等基地单元大棚经营管理有序,现场整洁,账目清晰,与超市合作,收益较好。部分县市育苗大棚疏于管理,合作社人员不愿介入,对后续利用存在应付了事、不在乎收益的思想,闲置或者给烟农自由种植,管理较为凌乱。
3 恩施州烟叶育苗大棚闲季利用发展对策
3.1 明确项目选择方向
项目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遵循自然环境,因地制宜选择项目,紧紧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二是项目不能与烟叶育苗有时间和病虫害等方面的冲突;三是项目要有市场前景,有成熟的技术,有稳定的市场,有畅通的销路,从而确保产业收益。四是争取地方政府、农业局对项目的选择进行整体规划,出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的产业指南,并构建好相关产业体系,确保相关产业与烟叶产业良性互补。湖南浏阳市在当地农业局的规划下,农业综合服务站利用烤烟育苗大棚工厂化育早稻苗,秧苗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健壮,生长正常,受到种粮户的欢迎。这一利用不仅解决了早稻机插秧集中育苗所需大棚投资的这个瓶颈,而且解决了烤烟育苗大棚的闲置,增加收入。由于育秧与育苗大棚的烟叶育苗性质类似,很好地利用了育苗棚的基本特性,提高了利用率的同时,对育苗大棚的恢复成本很低,是很好的利用。
3.2 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强培训,对烟草公司和合作社相关人员实行绩效挂钩和奖惩考核。充分整合行政、烟草、商家多方面的资源,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议烟草公司建立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基金,按一定利息有偿滚动发展,鼓励社员或烟草职工以现金形式入股,年底参与利润分红,解决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的经营性资金问题。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可通过产品销售协议质押贷款、成员自筹资金等途径,解决生产经营性资金筹措问题。
3.3 提高科技含量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依靠科技和提高作业人员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棚温室效应和可控性较强的优点,采用无土栽培、滴水浇灌等新工艺,引进新技术,实现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充分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和科研技术单位,依靠相关科研技术单位保障技术支撑,积极争取地方农业局、农技站等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在资金投入上,提高科技推广投资比例。
3.4 稳定销路
一般销路有以下几种:一是烟农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直接销售;二是通过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采购中间商或相关农产品协会通过订单方式对接市场;三是通过政府组织搭建平台间接对接市场。对于烟草行业来讲,更适合通过订单方式间接对接市场,合作社负责资金、劳力,对方公司负责技术、包装、运输、销售,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既能有效避免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保证市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直销,增强产品盈利能力,也能提高综合利用模式的生命力。
3.5 讲究效益
目前生产管理用工成本过高,除了人工工资上涨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感觉烟草有钱,大手大脚,不讲成本的这一逻辑和负面暗示。人工工资不等同于人工成本,区别在于生产效率。只要总体生产效率上升幅度大于工资增长,总人工成本相对总产值的比例下降。纯粹的压低人工工资是行不通的,得从其他方面来增加效益。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减少因“面子工程”造成的亏损。其次是在经过几年的多品种引种、试种、筛选后,可确定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效益较好,相对单一的当家品种,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找到固定的销售渠道,与合作方实现共赢。
3.6 突出合作社的主体地位
烟草公司应加强指导、创造条件,不应包办代办,要积极引导、扶持、拓展合作社综合服务职能。通过合作社把烟农凝聚起来,突出烟农的主体地位,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降低服务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