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通过着力构建设备管理新模式“强筋健骨”,推动设备运行状态持续优化,有力支撑生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本期“亮点纵览”聚焦淮阴卷烟厂设备管理优化提升背后的思路之变、创新之举和工匠故事。
淮阴卷烟厂生产车间一角。
行业技能人才工作专家库成员王中海(中)在工作室授课。
淮阴卷烟厂维修工对设备进行自主改造。
设备,是生产企业的筋骨。筋骨强,企业抗击风雨的能力就强,市场竞争力就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强。
近年来,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创新深化运用“大设备”理念,构建设备管控新模式,科学有效地管好、养好、用好设备,保持了产质耗指标稳步提升,保障了生产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来‘强筋健骨’,夯实‘底盘’。”在淮阴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施彬看来,做好这项工作利当下更利长远,对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化卷烟工厂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时代企业”建设行稳致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
变“五指发力”为“握指成拳”
就卷烟工厂而言,设备管理是经济运行指标的重要保障,是重要的生产力。
如何优化管理模式以提高生产力?淮阴卷烟厂党委认为,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观念加以考量,强化顶层设计,一体统筹推进,企业才能实现各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
按照“打造细支为主的特色卷烟生产基地”目标定位,他们聚焦短板弱项,充分开展调研分析,在顶层设计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提出了“大生产、大设备、大工艺”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治理体系。
其中,“大设备”理念的提出主要是解决设备管理层级过多、链条过长造成的管理“肠梗阻”问题,创新运用设备垂直管理,聚焦价值链关键环节,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力量充分协同、要素有机融合,以此提升设备管理效能,确保设备实现高效稳定运转。
“在‘大设备’理念实施之前,我们共有两个层级三个岗位对设备进行管理。现在,通过放权,企业在制丝工段、卷包工段共6个条线各设一名维修主管,由工程师、技师以及各领域技术专家担任,直接管理维修工,负责设备运行管控。”淮阴卷烟厂副厂长郝爱民说。
具体而言,淮阴卷烟厂将设备运行管理由维修班“大班制”优化为“维修主管负责制”,在制丝工段建立起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两大条线,在卷包工段建立起卷接、包装、电气、综合维修四大条线。各条线设置一名维修主管,负责统筹协调该条线范围内设备的运行维护,突出专业化管理团队的主导地位,有力消除了设备管理的盲点和堵点,畅通了技术难题协同解决的渠道。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把解决设备技术问题的权力交给车间,交给具备专业技能的维修主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技术难题协同解决的渠道畅通了,设备实现了高效管控。这样一来,人岗匹配,维修主管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权责利对等,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高、责任心更强。
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强化内部协作十分重要。体系化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改变,让职责进一步明确,强化了人人都是设备“主人翁”的意识。在设备管理中,多部门协同发力、超前谋划;各岗位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原来的“五指发力”真正变为“握指成拳”。
预防为主 提质增效
维保坚持“上医治未病”理念
健康的设备犹如健康的“心脏”,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在设备“疾病”发作之前就将病根铲除,让设备“少生病、不生病”,是淮阴卷烟厂设备管理追求的目标。为此,他们倡导“上医治未病”理念,着力推动设备故障管理向设备状态管理转变,努力保持设备健康运行。
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思想和行动上引导方向。
变被动修理为主动维护,要让修理工先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在生产制造处的牵头下,淮阴卷烟厂形成了一套详细的评价体系,以此引导、约束、激励维修工,提升维修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主观能动性。
这套评价体系实行分包责任制,将维修工作考核细化到个人,围绕维修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月度绩效等进行多维度评分,评分结果与个人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此形成主动作为、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同时,根据工作重点的变化,各项考核所占权重也不断调整,例如今年以来质量考核的权重进一步提升,以推进产质耗提升目标的达成。
用好“一张表”,让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在完善评价管理办法的同时,淮阴卷烟厂强化预防体系建设,创新使用轮保设备信息维修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故障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是隐蔽的,需要一线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隐患,及时报备,精准消灭,预防后续问题发生。”生产制造处副处长储祥冬说。
如何用好轮保设备维修表?车间提前一周将维修表发放至轮保机台,收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轮保之前,收回维修表,维修组各条块认领问题,组织讨论制定维修方案,下发维修工单分工到人,然后领取所需备件,充分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后续维修工作有条不紊。如此一来,轮保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不仅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对维修结果进行验证观察,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形成轮保工作闭环,而且大大降低了对接班生产工作造成的影响。
“大数据”赋能,让设备管理更科学更精准。
为发挥大数据作用,淮阴卷烟厂成立专门的数据统计组,将每天每个机台的停机次数、时长、问题、产量等绘制成图表,直观展示设备运行趋势,辅助设备诊断。
“过去轮保主要依赖经验,现在利用大数据来指导预防性维修更精准有效。比如不久前,21号机虽然产量达标了,但是统计数据显示缺拉片故障频繁,这说明拉片刀磨损严重,需要更换。”维修技师孙健介绍,让数据预判问题,能够通过及早更换低成本的简单零件,来保全高成本的复杂配件,从而降低重大故障产生的概率。
目前,淮阴卷烟厂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点持续增加,数据模型不断充实,修理组通过数据把脉设备状态,从而实现轮保周期、维修重点动态调整,做到既维修又预判,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设备稳定生产。
立足长远 沃土育才
以“第一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围绕“大生产、大设备、大工艺”理念,淮阴卷烟厂探索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发展、成就每一位员工作为企业责任,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形成“企业为人人,人人为企业”的发展格局。
在构建完善“横向贯通、纵向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中,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被拓宽,维修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围绕推动职业发展与待遇地位“双提高”,淮阴卷烟厂设置了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以及一二三级技师,根据维修工个人能力、价值、贡献度等指标开展聘任工作,每两年考核一次,真正做到优者上、劣者下。
作为“85后”,制丝工段维修工孙南京是技能人才通道打开之后的一位受益者。立足企业搭建的平台,他积极投身创新活动,拿到了20多项实用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他于2019年成功获聘,成为淮阴卷烟厂目前最年轻的二级技师。人人皆有舞台、人人皆可成才,这种导向让扎根一线的技能人才看到了希望,工作活力、创新热情被有效激发起来。
通道打开了,如何培养好、使用好技术工匠,使技能人才迅速成长起来?2022年,淮阴卷烟厂成立了王中海技能大师工作室,由高级技师王中海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维修工带队,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带动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值得一提的是,技能大师工作室配备了多种生产设备,在这里,青年员工可以将理论知识放到具体实践中进行验证,以此储备专业技能,在实战中得以快速成长。
除此之外,淮阴卷烟厂还通过建立“人才库”、开展“学习之树”专项竞赛、联合校企开展培训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沃土。
注重岗位要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厂里先发放问卷,进行个性化培训需求调研,然后联合地方高校设计开展小班制教学。例如,针对新进厂大学生和非机电类一线员工,主要开展机械和电气基础知识培训;针对需要提升技术的员工,开设提高班。
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实行双导师制度,邀请高校老师来厂开展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同时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名师教学,传授维修经验技术。利用两方面的师资力量,对青年员工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尽早通过技能鉴定。此外,与烟机生产企业合作,让高级技师跟班学习;与郑州烟草研究院合作,依托项目以研促学,促进技术骨干快速成长。
不仅如此,淮阴卷烟厂每年还积极参与淮安市职业技能大赛,既为员工提供展示平台,又使员工以赛代练、打磨技术,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队伍活力。随着人才成长配套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人皆有舞台,人人皆有价值”的生动局面业已形成。
新征程,新作为。施彬表示,淮阴卷烟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着力把人才势能、设备效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努力用担当实干书写现代化卷烟工厂精彩答卷。
王中海技能大师工作室:建好“知识库” 打造“练兵场”
为了保障设备高效运转、培养维修技能人才,去年,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成立了王中海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分为烟机设备操作维修场地、电气与气动实验室、可视化技术技能培训会议室,由烟草行业技能人才工作专家库成员王中海、江苏省首席技师石中、全国劳模薛兆明等成员组成。
围绕“技术创新”“培育能工巧匠”目标,工作室安排多种生产设备用于培养锻炼人才,通过充分发挥“知识库”“练兵场”作用,确保成为“员工职业化技能培育基地”“技术自主创新基地”。
建好“知识库”名师带高徒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王中海已经工作26年,多次主持中速设备的大修、搬迁工作,以及多台进口超高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工作。他曾三次出国培训,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在2020年入选行业技能人才工作专家库成员。
结合工作实际,工作室将维修工细分为机械、制丝电气、卷接、包装、卷包电气、综合6个团队。团队负责人都是有着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师,其中不乏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首席技师等,他们的宝贵经验是助力年轻人成长的财富。对此,工作室启动“名师带高徒”计划,将师傅们的技术经验汇总,建立了“知识库”。同时,推行技术周交流、月总结等消化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让工作室骨干成员“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的作用充分发挥。
“师傅技术经验公开,对徒弟倾囊相授,但五指有长短,师傅也各有专攻。”生产制造处处长戴礼军说,不同于过去“一对一”式教学,青年维修工可以向不同师傅请教,博采众长,力求成为“全能战士”。
针对跟班维修中遇到的难题,工作室创新采用“一小时分析报告”举措。当班维修工下班后要撰写维修过程,梳理总结分析维修过程中的亮点及不足,并在后期形成单点课,由维修主管牵头组织该条块维修工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最优方案,形成维修标准。这一举措,解决了设备上的一些大难题,比如内衬纸输送不到位、成品透明纸散包。
通过对维修经验技巧的分类汇总、疑难杂症的梳理分析,设备维修知识库不断充实,青年维修工能够迅速找到参照,短时间内就能积累大量经验。
打造“练兵场” 实战促成长
“今天咱们来拆卸烟条切割刀盘总成。小吴,你先来,其他人要仔细看操作上有什么错漏。”
4月15日,几位年轻的维修工一大早就来到工作室。他们要在工程师陶登楼的指导下拆装卷接机的设备零件。几个年轻人对照图纸,将零件拆开再一一复位,轮番上手,一边讨论一边记录。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让青年维修工们获得更多实操机会,工作室争取到生产设备,从制丝工段的切丝机到卷包工段的卷接机、包装机、封箱机,再到电气设备,在这样一个真实的“练兵场”,每一位修理工都能真刀实枪地磨炼技术。
“看似简单的备件其实内有乾坤。每个内部零件的角度、精度、位置,稍微变化都会影响后续烟条的切割。”修理工吴保俊在拆解完成后感慨道。
“过去设备出现故障,我们只能看师傅修,上手机会少,出师也慢。现在专门在工作室安装设备,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年轻人直接动手练习、大胆试错,在实战中快速成长。”陶登楼对徒弟们说。
自从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维修工多了许多上手操练的机会,对设备的了解不再是一张张单薄的图纸,而是一个个立体完整的零件部件。
“刚做维修工时,有些图纸看不明白。到设备上把零件拆开一看,一目了然,对设备的了解更直观,学习也更有成效了,成长‘进度条’一下缩短。”经过在工作室一年的磨炼,青年修理工戴龙早已不是看不懂图纸的新人,拆解各种零件驾轻就熟。去年,他通过了笔试面试,正式成为维修工。加强实操练兵,青年维修工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此外,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充分利用练兵场开展技术攻关,2022年开展各类创新攻关项目共4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依托王中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淮阴卷烟厂以点带面,持续提升技能队伍整体水平,用高质量培训为企业培育技术先锋,以高质量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徐爱明:当好设备“守护神”
“快!打电话给徐二哥!”在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生产制造处卷包工段,常能听到操作工这样的求助。徐二哥是谁?他就是包装维修技师徐爱明。
今年54岁的徐爱明,高高瘦瘦不爱笑。同事们都知道,作为拥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其实是个不苟言笑的热心人,包装维修若是有困难,找徐二哥准没错。
“他是随叫随到的‘抢险员’。”维修工马唯清回忆起2021年的一次抢修,“那次是15号机5号轮的内轴断了,情况紧急,徐二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着抢修两天没回家。”
修理5号轮的内轴,需要打开齿轮箱卸下部分凸轮,再把长轴取出更换。由于内部构件复杂、齿轮笨重巨大、拆装需要精准定位,修理起来十分费事。徐爱明的工装被汗水浸透,手上身上都是机油。为了不耽误机台生产,他争分夺秒抢修,实在累了就原地坐下歇一会儿,最终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前阵子4号机的7号轮内轴卡死,一大早接班时看到徐二哥在机台,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一看就是半夜紧急把他叫过来的。”机台操作工对徐爱明半夜抢修机器这件事已经司空见惯。
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徐爱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次急难险重任务,维修队伍里必然有他的身影。“有他在,我们新手就不会着急上火。”徐爱明深受年轻操作工的喜爱。
在同事们的眼中,徐爱明是救急解困的“及时雨”,是技艺精湛的“一把刀”。工作中少言少语的他,常常是在思考一些技术问题。当设备的“疑难杂症”摆在面前,他就会拿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剔除机器的“病灶”。
缺拉片是GD包装机的一个难题。想要“治本”,只能在轮保时维修。由于故障频发,修理组决定把缺拉片维修列为专人专项任务,徐爱明当仁不让揭了榜。通过观察,他发现,由于内衬纸的长边在旋转过程中与橡胶辊发生摩擦,导致输送不到位、位置偏离,经过3号轮套口时发生拉扯,因此造成缺拉片。
找到了“病因”就好对症下药。徐爱明在加速辊的正前方加了一个毛刷辊,利用毛刷减少衬纸与橡胶辊的摩擦,避免位置偏离。加装毛刷辊需要在设备上先安装底座,通过反复设计和实验,徐爱明最终制作出一个内径10毫米的底座,与毛刷辊完美匹配,使其既能流畅转动又能保持稳定。目前,毛刷辊已推广到所有GD机台。
事业接棒,薪火相传。成长为老师傅的徐爱明,热心做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卷包工段年轻人占比很大,有干劲儿、肯钻研是他们的优势,但经验不足也是客观现实。徐爱明不忙的时候,就会去各个机台转一转,观察机器运行情况,有问题的就顺手调整修理,并结合维修过程给挡车工讲解原理。
“徐师傅的讲解总是深入浅出,听完之后让人豁然开朗。”有维修工说,机器出现故障时,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修好之后再复盘总结,生动的现场课总能吸引周围的年轻人来听。若是有人称赞他技术高超、带徒细致,他总是摆摆手表示不值一提。技艺超群却谦虚内敛,徐爱明为助力人才成长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6载光阴,始终与生产设备为伴,徐爱明只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为生产保驾护航。他身上折射出的正是淮阴卷烟厂建厂几十年形成的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以及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正在年轻维修工身上传承发扬,激励他们当好设备守护者,共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