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和想象中节前加班加点保供应的场面不同,在制丝车间5000千克/小时制丝生产线,记者只看到2名现场操作人员。
青岛卷烟厂制丝中控人员通过制丝集控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
“其余都由系统集中监控。”制丝车间操作工李振告诉记者,这是智能制造带给车间的变化之一。
未来已来。近几年,烟草行业坚定不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山东省青岛市也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
顺时应势。2019年以来,青岛卷烟厂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丝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
“通过攻关制丝生产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我们实现了5000千克/小时制丝生产线工艺设备智能控制、生产线自适应管理、生产过程集中监控及生产流程追溯和智能分析。”青岛卷烟厂信息管理处处长孙熠向记者介绍。
制丝操作人员通过智能制造系统管控生产情况。
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智能制造意味着什么?
记者来到维修作业间,位于房间正中央的维修主题大屏格外显眼。
“您有一条新的维修订单。”随着“叮”的一声,屏幕上弹出一条电气故障提示,电气维修工王元俊迅速来到大屏前查看并接单。
根据系统提示,王元俊确定了故障位置,获取了维修方案,带上维修平板和维修工具赶到现场。
发生故障的是9000千克/小时制丝生产线加料机滚筒驱动电机变频器。根据系统推荐的维修方案,王元俊进行了细致维修。故障不大,维修很快完成了,王元俊没有急于离开,而是根据自己的维修经验对系统中此类维修内容进行了补充。
“系统会自动将维修结果传给制丝车间集控中心,便于操作人员了解、学习。”王元俊告诉记者,通过系统和平板,维修管理人员可以查看整个维修过程信息,随时掌握设备维修情况。
2019年3月,依托当地政府搭建的“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在着力谋划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青岛卷烟厂正式开启了探索智能制造应用的新征程。
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山东中烟网信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是青岛卷烟厂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效益为先”原则,青岛卷烟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青岛卷烟厂认为,制丝是卷烟生产的核心加工工艺,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制丝工艺流程最长、工序最繁杂、设备种类最多,存在着“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工业数据体系有待建立,传统控制模式能力不足、工艺生产智能化有待提升,生产经验知识碎片化、知识积累和共享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他们决定从制丝车间5000千克/小时制丝生产线开始试点。
制丝车间工艺大屏。卢媛摄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青岛卷烟厂认真开展技术研究,成立由设备动力处、工艺技术处、信息处和制丝车间人员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在制丝车间增设工业无线网和无线传感网,构建起车间物联网,进而实现了人、机、料、法、环、测互联互通。
依托数据存储量达PB级的虚拟资源池环境,他们搭建起大数据、机器学习、IoT、知识库、智能制造等五大平台,在较高水平上实现了生产线的全面感知、物物互联、预测预警、在线优化和精准执行,探索了智能制造应用的技术路径。
“五大平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工作中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得到!”在中控室,松散回潮工徐均亮坐在电脑前介绍。与以前在产线现场工作不同,如今,他的工作岗位没变,工作地点却变成了中控室。
徐均亮告诉记者,系统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辅助管理人员调整排产计划,并对生产现场水、电、气、汽外部条件技术参数、工单及标准、设备状态等进行自动验证,非常智能。
“项目针对每个生产阶段进行了提升和优化,实现了制丝生产关键主机设备类脑指挥智能化、生产线无人生产标准化及生产管理虚实联动透明化。”智能制造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徐风仓介绍。
项目组成员借助工艺主题看板进行工艺质量分析。
质量控制是卷烟制造工厂的一个硬指标。青岛卷烟厂探索智能制造应用2年多来,在质量控制方面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生产吨烟丝断流时间减少约40%,回潮、加料、烘丝工序的出口物料水分标偏分别降低0.24%、0.31%、0.03%,生产效率提升约8.5%,年节约能源耗用600余吨标准煤。
“生产过程中人员、数据的联动和设备的自适应控制,使得整体生产运行效率大大提升。”青岛卷烟厂总会计师高洪波认为,智能制造项目不仅锻炼出一支敢想敢干的队伍,也使青岛卷烟厂未来向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