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机辅料 > 正文

激活技术 赋能发展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唐克文
A+ A

本期关注:

复杂烟机技术创新工作室

所在单位:浙江中烟杭州卷烟厂

基本情况:2011年成立,由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高级技师鲁建新领衔,共有成员62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4人;2014年被评为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6年获评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工作特色:通过开展沙龙活动、实施项目摘牌攻克、举办专家讲座,着力打造杭烟高级人才的聚集地、设备“疑难杂症”的手术台和青工成才的加油站。

截图20211111165201.png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查看设备离线测试运行数据。唐克文摄

截图20211111165210.png

卷接技术实践区。刘瑾摄

截图20211111165216.png

创新工作室开展的“风力送丝系统技术探讨”沙龙活动现场。袁绍勇摄

截图20211111165223.png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制丝技术实践区博图过程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电气实验。唐克文摄

截图20211111165229.png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对加料机进行电气维修。唐克文摄

截图20211111165236.png

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鲁建新(中)在讲授烟支磨合输送带安装技巧。唐克文摄

在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卷烟厂,复杂烟机技术创新工作室于员工们心中,是一块技术高地。它汇聚了全厂最优秀的技术人才,专注于重点、难点课题技术,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来,创新工作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展课题摘牌、沙龙交流和各类讲座,让成员们掌握的技术真正用起来、输出去。

工作室设有综合实验研讨区、制丝技术实践区、卷接技术实践区、动力保障技术实践区,配有AMK电机实验平台、西门子300系列PLC实验平台等各种型号的电气控制实验平台,许多项目就是从这些实践区里起步的。

“在这里可以做各种离线测试,不影响生产,还能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实际。”卷接技术实践区联络人范礼峰对这些设备如数家珍。去年,他带领的团队自主研发的ZB47商标纸自动加料系统成为行业首创,实现了“机器换人”,预计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约48万元,今年已在车间推广应用。像这样的优秀成果在创新工作室并不少见。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获得国际荣誉4项,国家级荣誉10余项,省部级荣誉20余项,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2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为了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工作室定期开展技术沙龙活动。工作室成员带着各自的疑难课题,汇聚一堂集思广益。这种形式不仅打破了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壁垒,也更利于碰撞出思维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工程装备科副科长熊月宏表示:“许多难点问题都有‘三多’特点:职能交叉多,专业交叉多,现有及潜在难点多,沙龙的形式非常有利于规避这些问题,使促进问题解决。”

工作室是一个人才库,更是一个技术宝库,让技术得到更好输出和传承是工作室成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工作室经常组织开展各类专家讲座,打造技术传承的平台。今年,受疫情影响,同时为了增加受众的覆盖面,工作室创新性地开设了网络直播讲座。工作室综合实验研讨区成员、公司特二级专家、高级工程师朱立明以“打造工厂大脑、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题,在线上开讲,60余名员工参加学习。直播内容可以回放,无法观看直播的员工可以自主学习,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工作室通过课题攻关,促进技术产出;通过探讨难题,促进技术交流;通过开设讲座,促进技术传承,真正激“活”了技术,让无形的技术多元输出,为杭州卷烟厂高质量建设一流卷烟智造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师讲堂)

“3先3后” 快速排障

截图20211111165303.png

范礼峰,创新工作室技术骨干,浙江中烟职业技能类设备维修领域特二级专家,进厂16年先后获得过“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工作中,我最高兴也最忧心的莫过于听到“电气有问题找范工”这句话。这是同事们的信任,也是我的责任。

这份信任来之不易。目前,我们车间的设备机型有10余种之多,涉及的电气控制平台有5种。复杂的机型,技术的更新,需要创新电气维修思路。加班加点,翻阅论文,查看图纸……一个问题忙起来几个月是家常便饭。发现问题后,不解决我是不会罢休的。也许就是这股“钻劲”,让我得到了挡车工和工艺员们的信任,一旦发现设备“疑难杂症”,就会想到我。

这份责任必须担起。电气故障在设备运行中是不可预测的,每天都会有设备发生或大或小的故障。长期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3先3后”快速排障法。当接到维修报警时,我会第一时间到现场,用最短的时间跟挡车工了解故障的现象、发生的频次、引起的问题等,再根据设备的控制平台和安装的检测器做出判断,做好“先了解,后判断”。接着,我会在现场“蹲点”,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一整天,观察现状、验证判断的准确性,再动手维修,做好“先观察,后动手”。待问题解决后,我回到办公室,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研究其他设备或同类故障预防的措施,做好“先分析,后预防”。这是我能够快速排除设备故障的法宝,也是我积累维修经验的最好途径。

工控技术经常更新迭代,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不落后、不掉队。作为维修人员,我会用好“工作八小时外”的时间,及时“补给”,努力跟上发展的脚步。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