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1970年8月8日,我们一行9人跟随招工人员,背着铺盖、坐着火车来到河南许昌,去许昌轻工业机械厂(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上班的情景。
当时的厂区在许昌市五一路,一车间是铸造车间,二车间是金加工车间,三车间是装配车间,四车间是工具车间,铆焊车间在厂区最西头。除了最南头的金加工车间,其余厂房都是低矮的木结构红瓦房,又矮又潮,下雨天到处漏雨。
虽然生产环境恶劣,但工友们热情高涨。在厂里,吃饭有食堂,开会有礼堂,住宿有三层筒子楼。当时,厂里的设备大多“灰头土脸”,大家只知道用机器干活,却不知道保养。1979年后,企业开始整顿,对全厂所有设备进行擦洗保养,为厂房墙体刷漆,安排人员清理厂区垃圾、整理荒地,厂区面貌很快焕然一新。旧厂房陆续拆除重建,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部被水泥钢筋结构的房屋代替。随后,厂里开始技术整顿,技术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刚进厂时,厂里生产的设备是“新中国”卷烟机。1973年,厂里开始生产综合式卷烟机。再后来,YJ13型卷接机以及引进消化莫林斯MK8、MK9、MK10技术后生产的国产设备,卷接速度一代比一代快。除了这些外,厂里还生产回潮机、烟叶压梗机、打梗机、20型车床、高压泵,等等,产品类型丰富。1987年,划归中国烟草总公司管理后,更名为许昌烟草工业机械厂,开始专业生产卷烟机设备。
进厂后,我学习修理钳工。老师傅们技术过硬、性格和善,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拿工具,怎么站立,怎么安装零部件,让我受益匪浅。厂里一直非常重视培养技术拔尖人才,后来成立了工人大学,还定期组织人员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从一个对机械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能够独立排查各类加工故障。
记得1985年年底,厂里大空气锤设备出现故障,到生产厂家没有买到配件,其他设备也不能替代它。情急之下,我自己反复琢磨,连夜绘图、设计、改造,将孔镗大再镶套,最后终于修复成功。
还有一次,螺纹铣床在加工卷烟机涡轮蜗杆任务时发生了故障。车间技术人员会诊排查故障无果,生产一度陷入停顿。设备科长找到我后,我逐一排除了各种能够考虑到的原因,还是没有头绪。我苦苦思索,想起师傅曾说过,多头涡轮蜗杆没有自锁现象。按照这个理论,我又对设备进行了摸排,最终发现了铣床内部的一个齿轮在倒转,正是它引发了故障。
X616车床头是厂里独一无二的设备,承担着生产真空回潮机两头端盖的任务。有一年年底生产任务正紧张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停机故障。我查看后发现,由于天气寒冷,润滑油凝固,不能正常流动,进而造成停机。我通过手工刮瓦的方式,将凝固的油泥清除,再把新鲜的润滑油倒进去,机器恢复了正常工作,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争取了时间。
……
我想,如果没有厂里搭建的良好平台,自己是不可能像这样快速成长起来的。其实,我身边的很多工友都像我一样,在国家和企业的培养下,从各个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骨干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感谢企业给了我成长平台,虽然现在我已退休,但仍关注着企业发展。前段时间,我在公司的组织下回厂参观,看到五轴加工中心等诸多高精尖设备,我惊叹不已,希望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