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烟民都经历过:发工资那天,站在便利店前,暗下决心这个月要省着点抽,少买两包,攒点钱。然而现实是,钱包里的钞票总是以难以解释的速度消失,这就是烟民钱包的"薛定谔"。
月初的豪言壮志
"这个月只抽细支,省钱!"
"这个月只买便宜的,能省则省!"
每到发工资,钱包鼓鼓的,信心满满的。计划很美好:每天最多抽半包,周末可以放纵一点,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
看看现实
"兄弟,借根烟抽抽?" "不好意思,今天只剩最后一根了。"
平均每三天,我们就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对话。按理说一条烟能抽十天,可为什么三天就没了?除了自己抽,还有借给同事的、请客户的、朋友聚会分享的......一包烟在社交场合的消耗速度,比春运火车票还快。
越"省钱",越花钱
"这次买条便宜的,省点钱。"
结果发现抽起来不过瘾,一天的消耗量直接翻倍。省钱不成反而更费钱,这就是烟民的"省钱悖论"。
更搞笑的是,有时候买了便宜烟,遇到重要客户,又不好意思拿出来,只能临时再买一包好一点的。两种烟都买了,钱包却比平时缩水更快。
口袋里的最后两根
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两根烟了,而距离发工资还有三天。
这时候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要不要现在就抽掉?要不要留着明天早上?如果现在抽了,晚上睡前怎么办?
最后往往是忍不住全抽完,然后第二天又去买一包。那句"这是这个月最后一包了"的誓言,一个月要重复好几次。
存钱的美梦
"我要是戒烟,一年能省下多少钱?"
几乎每个烟民都算过这笔账。一天一包,一包30元,一个月就是900元,一年就是10800元。这笔钱够买最新款手机,够出国旅游。
计算结果往往让人震惊,然后下定决心要戒烟省钱...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
月底的惨状
每到月底,钱包里的现金所剩无几,银行卡余额也接近警戒线。这时候看到便利店的香烟,眼神都是飘的。
"要不...算了,等发工资再买吧。"
这种自我安慰通常维持不到第二天。那半包皱巴巴的烟很快被清空,然后不得不再次光顾便利店,心里盘算着这钱要从哪个预算里挪出来——也许是午餐钱,也许是打车钱,反正总会有解决办法。
钱包的薛定谔状态
烟民的钱包,永远处于薛定谔的叠加态:在没有打开看之前,既可能有钱,也可能没钱。而每次打开,几乎都会坍缩到"没钱"这个确定状态。
更神奇的是,钱包里的钱会自动变成烟。你明明记得里面还有一张百元大钞,再看时却变成了几包烟的残骸和几张皱巴巴的小票。
新的一月,新的希望?
每到月末,烟民们都会憧憬:"下个月一定要控制一下,少抽两包,多存点钱。"
然而当下个月的工资到账,站在便利店前,看着那熟悉的包装,所有的计划又会被抛到九霄云外。这个循环,周而复始,钱包永远处于"既想买烟,又想存钱"的矛盾状态中。
打开钱包的那一刻,才知道哪个愿望会实现——通常,是前者。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