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与爱人出国旅行,需要乘坐长达12个小时的航班。对于一个烟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残酷的考验。抵达目的地后,爱人飞奔出机场,用着一口蹩脚的英语向外国友人借了个打火机。之后的这些年,在时间能接受的情况下,都会优先乘坐高铁,在烟瘾难忍的情况下得到一个短暂的缓解。
为何烟民在长时间飞行中能够克制吸烟欲望,而在乘坐高铁时则频繁寻求吸烟的机会呢?
长时间的飞机旅程中,烟民往往能够做到自觉戒烟。尽管飞机上的空气干燥、空间狭小,但烟民们仍然能够忍受烟瘾的折磨,不为吸烟而打破规定。这主要是因为飞机上的管理制度严格,吸烟违反了飞行安全规定,一旦被发现,烟民将面临严重的法律责任。在这种高压的管理环境下,烟民们不得不克服烟瘾。
2019贵阳龙洞堡机场派出所处罚了一位在飞机客舱内吸电子烟的旅客。除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机场派出所还上报民航局,将该旅客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禁止其在一年内乘坐飞机。
高昂的犯错成本几乎已经形成了社会共识,在飞机上不能吸烟,即使烟瘾再难忍,也可以做到克制。
与长时间飞机相比,高铁上的吸烟行为则显得更为频繁。高铁站台上,烟民们迫不及待地走出车厢,寻找吸烟区。高铁上的管理制度相对宽松,站台吸烟虽然不符合公共场所的规定,但并未涉及到严重的法律责任。因此,烟民们心理压力较小,更容易被烟瘾驱使。故而每站停车期间,下车吸烟成为了烟民们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上述分析可见,制度的严谨性和社会环境的支持性对于引导烟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们如同双重的守护者,不仅在物理空间上限制了吸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激发了个人改变的内在动力。当外部规则与内心觉醒相契合,昔日看似不可能的戒烟挑战,便成为了众多烟民生命中的一次华丽蜕变。
随着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推崇的高度,加之科技的进步为烟民提供了更多辅助戒烟的工具和信息。飞机上那段短暂而自律的旅程,将成为烟民生活中一个象征性的起点,证明了在恰当的环境与制度激励下,戒烟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