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过年相亲是一门学问,而递烟,则是这门学问里最微妙的一课。一支烟的分量很轻,但在相亲这个特殊场合,它承载的意义却重若千斤。
一支烟,看似轻飘飘的纸卷,却暗藏玄机。怎么递?什么时候递?递什么烟?每个细节都透着门道,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人情冷暖。有时候,一根烟就能让两个陌生人瞬间拉近距离;有时候,一根烟也能让一场相亲戛然而止。更有趣的是,同样的烟,不同的递法,往往会收获截然不同的效果。
老一辈人常说:“看人下菜碟,送礼递烟都是有讲究的。”这话在相亲市场上尤其灵验。有的人递烟像递令箭,气势汹汹;有的人递烟如递名帖,彬彬有礼;也有人递烟仿佛在丢垃圾,漫不经心。每一种姿态背后,都是一种态度的流露。递烟的时机同样重要,进门就递显得太急切,聊到兴头上再递又显得太刻意。一切都需要拿捏到位,火候要恰到好处。
前些日子,小区里的王大姐操持了一场相亲。男方是个老实小伙,规规矩矩地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登门。本以为会是一场愉快的见面,谁知女方这边几个表兄弟围坐在客厅,上来就甩出一包廉价烟:“来,兄弟,尝尝。”语气里带着几分轻佻。更让人尴尬的是,递烟的时候,烟盒都没捏稳,几支烟洒在了茶几上。男孩接也不是,推也不是,最后礼貌地说自己不抽烟。没过几天,这门亲事就黄了。
“这些年轻人,”王大姐叹气,“连递根烟都不会,还想说媒?就是再便宜的烟,好歹也要用双手递过去,这是尊重。”
倒是隔壁李师傅家的相亲有意思。那天,男方一进门,李师傅没有急着掏烟,而是先和小伙子聊了几句。等话题渐渐热络,他才不动声色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包珍藏的软中华:“小伙子,来一支?”男孩先是推辞,见李师傅诚恳,才接过烟,小心翼翼地点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烟草聊到人生,从工作谈到理想。一支烟的功夫,居然像认识了很久的老友。
这门亲事后来成了。订婚那天,李师傅抽着女婿送的烟,笑着说:“我这人啊,看人就看三点:递烟时的推让、点烟时的姿势、聊天时的眼神。这三样要是真诚,这人八成不会差。烟是个引子,主要还是看待人的态度。”
确实,烟民都懂,递烟是门艺术。一根烟递出去,可以是施舍,可以是敷衍,可以是考验,也可以是诚意。过年相亲,更是如此。有人拿烟显摆,一上来就掏出名贵香烟,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阔气;有人用烟试探,先递个便宜烟看对方反应;也有人把烟当做拉近关系的纽带,在恰当的时机递上一支,换来心与心的交流。
烟盒的档次从来不是关键,关键是递烟时的那份心意。有时候,一支便宜烟配上真诚的微笑,胜过一支名烟加上虚伪的笑脸。在这场既重形式又重情意的相亲礼仪中,递烟这个细节,往往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每年春节,相亲市场上都在上演着各种“递烟记”。有人因为一支烟结缘,有人因为一支烟失意。细细品来,这递烟之道,还真是见人见智、察言观色的一门大学问。或许正是这样的细节,才让简单的递烟变成了考量人品的一面镜子。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