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在生活中很常见,俗话说“饭后点支烟,生活似神仙”,据统计,中国烟民已经高达4亿人次,是世界烟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但香烟并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物品,而是近代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并被国人接受和发展的消费品。即使并非传统的本土消费品,在民众大肆的推崇之下,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东西——香烟文化。
香烟文化是什么?想必每个人都见到过敬烟和散烟的场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在香烟方面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分享文化。在中国,独特的香烟文化曾是人与人之间拉近关系,增进交流的纽带,当陌生人彼此交流时,递上一根烟再亲自帮忙点着,以示尊重。当熟人们在一块聊天时,拿出一盒烟,散发给众人,吞云吐雾之下,谈吐似乎也更加顺畅、和谐,丝毫不感到尴尬。那么,散烟和敬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在抗战年代,党的各级领导人都有抽烟的习惯,开会时、聊天时经常随手拿出香烟,散给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商议,这种情形至今仍然经常在红色电视剧中可以见到。久而久之,从上至下的习气逐渐形成,给熟人散烟共享香烟,给领导敬烟以示尊重,便成了人们之间见面必备的礼仪。和古代的茶文化不同的是,当时艰苦的条件不允许,也没有能力讲究那些茶文化,于是,香烟文化就这样悄然兴起,延续至今。
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并没有所谓的香烟文化。在国外,香烟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香烟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军队和战场,因为西方人认为吸烟可以缓解自身的焦虑,减轻身心的压力。但是,西方的香烟并不是那么的普遍,也就导致了二战期间,西方国家军队中的香烟供应不足,并无法保障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它来缓解情绪,于是几个人共用一支香烟成为常事,这种情形也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了特意的描写。只是战争结束,香烟产量充足,这种情况变很是少见了,远不如中国散烟和敬烟文化流行的时间长。
而中国的香烟文化,也是在战争年代流行起来,随着其成为表示善意的直接物品,一直到战争结束,依然盛行。1949年以后,无数的士兵转业回到各自的老家,也就把战争时期盛行的香烟文化传播到了民间,至此,香烟文化经历了从组织到大众的过程,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从酒桌文化,到茶文化再到香烟文化,前两者有条件限制,后者却是随身携带一盒烟便可以解决的,可以说香烟文化弥补了中国民间问候方式的不足。
但是香烟文化虽说已经成为民间礼仪的一部分,但是香烟本身的危害性并不能被忽视。长时间的抽烟对身体是一个慢性损耗的过程,就连香烟盒上都有明显的善意提醒。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香烟,不少城市也开始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学校等场所更是被严厉禁止。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小编是希望香烟文化可以逐渐退出人类的舞台,从文化角度来说,它属于礼仪文化的一种,可继承但不可过度衍生。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