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我不动,我动就有风。如果不用我,除非刮秋风。”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扇子。在烟标上有许多关于扇子的图案。
上世纪40年代,兴记南洋侨胞烟厂出品了“南洋桥”烟标(图①)。该烟标主版图案是一位头戴红格头巾的女子肖像,副版描绘了一名孩童左手拿着圆形的蒲扇,翘着二郎腿躺在吊床上休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扇子在我国古已有之。人们用丝、绢等制作成圆形、六角形等形状的有柄扇子,扇面上常绣以美丽的图案,是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代表着团圆吉祥。上世纪40年代,华比烟公司出品的“名姝”烟标(图②),副版描绘了一名娴雅文静的女子坐在沙发上轻摇团扇、若有所思,似乎思念如意郎君。上世纪80年代,湖北省当阳卷烟厂出品的“淑女”烟标(图③),主版描绘了一名身着古装的美丽女子,这名女子头挽发髻、粉黛峨眉,手拿着一把饰有流苏的团扇回眸一笑;副版描绘了这名女子在庭院中游玩的情景。湖北利川卷烟厂出品于同期的“勿忘我”烟标,主版上描绘了一位云鬓高耸的古代仕女面露笑容,轻摇团扇。
团扇虽好但不便携带,于是轻巧灵活、便于携带的折扇出现了。折扇又名“撒扇”“纸扇”“聚头扇”“聚骨扇”,用竹木或象牙等材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用时展开,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上世纪70年代,山东青岛卷烟厂出品的“金扇”烟标(图④),主版图案是一把缀有中国结与流苏的折扇,扇面已金色为底色,上面绘有花卉;副版上也有一个金色扇子的图案。同时期,安徽阜阳卷烟厂出品过“香君”烟标。该烟标以绿色为底色,主版是一把扇面上绘有梅花图案的折扇,扇柄上还缀着流苏。上世纪80年代,山西太原卷烟厂出品的“紫风”烟标,主、副版上均有一把打开的紫色折扇图案。同时期,贵州贵定卷烟厂出品的“扇中情”烟标,主、副版图案均为一把打开的粉红色折扇,扇面上是身着长裙的跳舞女子形象。
上世纪80年代,江苏南京卷烟厂出品过“金陵十二钗”套标,其中一枚为“宝钗扑蝶”(图⑤ )。这枚烟标主版印着周汝昌写的诗:“苍苔不惜凤鞋潮,轻步芳茵彩扇劳。扑去用眸还用耳,那只蝶翅稳花稍。”副版描绘了薛宝钗左手拿着一把打开的折扇背在身后,右手托着香腮,低头若有所思,似乎在想蝴蝶飞到哪里去了。同时期,湖北襄樊卷烟厂出品了“桃花扇”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均为《桃花扇》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手持一把桃花扇的形象。
羽毛扇是智慧的象征。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塑造了轻摇鹅毛扇的诸葛亮和吴用的形象。上世纪80年代,安徽蒙城雪茄烟厂出品过五枚套“水浒”烟标,其中一枚为“吴用”,主版再现了《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手摇羽扇的画面。上世纪90年代,湖北襄樊卷烟厂出品的“诸葛亮”烟标,主版描绘了诸葛亮身着长袍、羽扇轻摇的形象,副版印有赞誉他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在许多舞蹈中,扇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道具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淮上烟厂出品了“扇舞”烟标(图⑥),主版表现了两名少数民族女子跳扇舞的画面,这两名女子右手撩起裙子的一边,左手拿着一把绘有花卉图案的大折扇。同时期,地方国营龙岩卷烟厂出品过“采茶灯”烟标。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流行于龙岩的民间歌舞,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采茶灯”烟标主版描绘了在青山披绿的背景下,一名女子右手举着扇子欢快地起舞,一只蝴蝶被扇子上的花卉图案吸引来。上世纪80年代,四川秀山卷烟厂出品的“花灯”烟标,主版描绘了跳秧歌的女子右手高举着一把绘有花卉图案的折扇,画面充满喜庆气息。
①上世纪40年代,兴记南洋侨胞烟厂出品的“南洋桥”烟标。
②上世纪40年代,华比烟公司出品的“名姝”烟标。
③上世纪80年代,湖北省当阳卷烟厂出品的“淑女”烟标。
④上世纪70年代,山东青岛卷烟厂出品的“金扇”烟标。
⑤上世纪80年代,江苏南京卷烟厂出品的“金陵十二钗”套标之“宝钗扑蝶”。
⑥上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淮上烟厂出品的“扇舞”烟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