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执一缕,指点江山。
烟草文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古老东方文明的熏染下,同样也书写了别样的篇章。
“食以疗饥饮解渴,二者缺一不生活”。而对于非疗饥、解渴的嗜好之物来说,烟草自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便开始风行。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随着几百年岁月的积淀,逐渐渗透到了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了日渐浓厚的文化色彩。
早期,吸烟是一种社会风俗,存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据陈琮《烟草谱》记载,当时“市井间设小桌子,列烟具及清水一碗,凡来食者,吸烟毕即以清水漱口,投钱桌而去”。
后来,随着烟草种植面积的扩大,吸烟人口不断增加,吸烟成为了一种习俗,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文化韵味的烟具,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吸烟习俗。
旧时,人们喜好吸旱烟和水烟,在一些文人的作品中都有相关描述。
如《无所用心斋琐语》一文中所描绘的:
“苏州风俗妇女每耽安逸,晋绅之家尤甚。日高,春犹有酣寝未起者,簪花理发,举动而人,妆毕向午,始出闺房,吸烟草数筒……”。
字里行间,一幅江南风俗画已跃然纸上。
旱烟、水烟、鼻烟是比较常见的烟具,一直延续至今。
各种器具长短交错,琳琅生辉,映射着丰富多元的烟草文化。
旱烟管长短不一,长者可作杖藜;细小可供玩赏。有些吸烟者喜用长烟筒,以烟气舒徐为美。
静海吕氏妻曾作诗戏咏长烟筒,“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吐露吸烟时的闲暇之情,别具一番文化情趣。
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之一,用水烟袋吸烟,使烟气从水中过滤,可以减少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云南十八怪”当中的“竹筒当烟袋”就是一种水烟筒。
此外,烟荷包、鼻烟等也形成了一种文化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中国,烟草文化也被赋予了中华文明的色彩。
客至敬烟奉茶是中国传统礼俗,烟草“醉人无籍酒,款客不输茶”,成为了常见的社交工具,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让人而不争先”的礼节特点。
过节、婚庆等场合也少不了烟草这个沟通感情的角色,烟草作为一种媒介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点滴,延绵着民族文化的味道。
几百年间激发了许多文人的灵感与情思,诸多吟咏烟草的章句也相继流传,在文化长河中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一笔。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来临,旱烟和水烟等传统的吸烟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机制卷烟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使得烟草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的传播,从而开启了烟草文化崭新的时代记忆。
但着着浓郁东方色彩的丝丝回忆,慢节奏的平乐生活,仍然在泛黄的书影中,独自品味那隽永的气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