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乡下老家看望哥哥和侄儿们,在二楼角落边一堆旧衣物中,看到了早年我穿过的工作装,顺手拿起,轻抚衣角,借着房上亮瓦透下的阳光,看见领口和衣袖已磨破,衣袋上印着金黄色“CXFK”字母却依稀可见,这是我穿旧后,内心沉淀艰苦创业、惜物如金情愫,拿回农村老家给侄儿们干农活穿,一转眼快有30个年头了。往事泛起,感慨万千,农村的贫困,捉襟见肘的日子,让世间的沧桑成为记忆满满的内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质的匮乏,饥饿的身体仍然需要承载太多生存的意义,吃饱穿暖就成了最低要求,旧衣服的合理运用就是解决物质需求一个渠道,干净整洁的城中旧衣就自然流到亲戚的手中,而彼此之间对这种默契也是欣然接受。
都说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记忆,它展示出时代特点、经济及文化的变迁。烟草制服的更迭记载了云南烟草队伍70余年的成长历程,也展示出云南烟草在劳动保护方面,敢为人先、勇于突破,与国际接轨的矫健步伐。当我再次凝视那段苍茫岁月,意识到波澜壮阔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也浓缩在云南烟草职工身上一套套工作服的更替之间。
30多年的复烤经历,我在车间里穿过“蓝、绿、黄、灰、”四个以烟为本色的工作服,起初两年至少定制一身,论工作中的劳保待遇,在统一着装上,烟草行业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后,国外理念的涌入,工业革命的推进,如浪涌般一步一步推击向前,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紧跟国际大公司和先进企业步伐,从外表服装的统一性,到内心素质的规范化,来展现企业管理协调性、时代性。
记得我穿上的第一身工作装酷似今天的牛仔服,按照布料叫法俗称“劳动布”工作装,湛蓝色,布料极硬缺少弹性,如同帆布一般,手感粗糙,不易手搓,用刷子洗。但是,极其耐磨,是设备维修师傅的最爱,干累了席地而坐也不必讲究,在烟机上爬高上低、钻到设备底部,穿着它也极其方便,穿上它宛如厚厚的皮囊,干活时多了一层保护,款式源自中山装,这款现在看来颇为粗糙的制服,在当年却是除了部队,公安、航空、铁路而外最早拥有统一着装的行业,引领劳动大军劳保制服福利的先行装,惠及千千万万辛勤劳作的工人们,特别是在那个以深蓝、军绿、灰色、黑色为主要着装颜色的年代,带来了一抹亮色。上世纪80年代初,以玉溪卷烟厂为崛起的行业翘楚,在满足锅炉、电焊特殊工种劳动保护服的基础上给全体职工量身定制工作服,楚烟企业也紧跟其后,我有幸才入职就穿上工作装,作为后辈心底一直感念云南烟草的拓荒者,敢为天下先,把关心关爱兑现成劳动保护福利,回馈劳动者。况且,统一着装形成8小时内一道亮丽风景,引来兄弟厂家争相效仿,蔚然成风,一时风光无限。
我工作的楚雄复烤厂是楚雄卷烟厂的前身,始建于1974年,上世纪20年代初卷烟工业在上海、天津、河南零星发展起来,80年代云南烟草异军崛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赐予,发展趋势大有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198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国家进出口委员会、供销社合作总社批准楚雄州为烤烟出口基地,楚雄州财政投资196万元,贷款240万元,在楚雄卷烟厂内建造烟叶复烤厂,建成彝州第一条挂杆复烤生产线,自此孵化孕育出了彝州复烤企业的雏形,挂杆复烤设备简单,几乎人工完成烟叶复烤全过程,需要大量人工,那时复烤旺季至少有3千人来厂务工。交接班时厂门口人头攒动,来去匆匆。1986年3月25日,中国烟草总公司在楚雄召开工业实验工程鉴定会,6吨/小时复烤生产线在南华上东山建成投产,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同一时期,在烟草工业“美国-麦克托维奇、英国-托马斯、意大利-高多丽”等进口打叶机组纷纷落户国内卷烟厂,复烤工艺实现流水线叶梗分离、低温慢烤、预压打包、机械化包装的新工艺。自此挂竿向打叶迈进,机械替代手工,加工产能大幅提升的崭新时代,此鉴定会成果作为中国烟草“科教兴烟”战略“十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为之后的全国复烤厂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自此一个工艺促成一个企业诞生悄悄上演,日后“复烤”成为连接两烟生产的重要纽带的独立企业 。
历史的指针来到1992年6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卷烟厂三家合并。形成“三合一”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卷烟厂下设楚雄烟叶复烤厂。负责九县一市的烟叶收购、储运、保管、复烤加工、上调出口、厂内卷烟原料供应等工作。那时楚雄复烤厂共有6条烟叶复烤生产线(4条挂杆复烤、2条打叶复烤)。当时我是挂竿三车间的开机摸潮工,怀揣对新生活的梦想,每天身着工作装按时起动机器,把千家万户收购来的烤烟再一次复烤,供给卷烟工业,随着烟草行业飞速跨越发展,我们身上的工作装迎来了全新设计,简洁不失呆板,新颖不丢实用,围绕着黄金烟叶的耀眼色泽,在橙、柠、青、黄之间选取,一年一色,用料极为皮实讲究,其中,有一套设计精巧,岗位牌可插在上衣口,穿在身上极显清爽干练。那时卷烟厂还设立有车间休息室,有专用的换衣间。县城里电信、银行、保险行业连窗口服务台员工也没有统一着装,学生校服只出现在日本影视剧中,快递小哥身背各种夸张广告语服饰满大街飞舞要等到20年后才出现,矿山、建筑高危行业统一的只是作业时戴安全帽,至于全员工作服还在酝酿中,因为,那时一尺布要7-8元,一身衣服要支出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更别说上档次的布料,烟草职工的这身工作装,下班未换,一眼就能认得出,惹得多少路人投来羡慕和嫉妒的眼光。
2002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挂竿复烤全国叫停,彻底退出了烟叶复烤工艺的历史舞台,那一年,经过多年努力争取,楚雄6吨/小时打叶复烤迎来整线技改,以崭新的面貌交给我们这一代复烤人,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这条复烤线上加工的烟叶远销环球、菲莫。这是一条非常完善成熟的设备,5级打12级风分全叶打工艺,通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实践,新增加圆盘布料、风选除杂工艺,引领复烤设备技术改进之先河。
2003年9月,“三合一”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楚雄烟叶复烤厂划归云南省烟草楚雄州公司管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年季节工也穿上了统一颜色的工作服,涤纶布料,颜色多淡黄、青灰,同烟叶的形态浑然天成,穿出烟的味道,穿出烟的颜色依然是企业管理者的理念,烟的烙印明显,季节工统一列队上下班,统一时段到岗位也成了厂内一道独有风景,这一做法一直保持到现今,同时,职工劳保服得到了质的提升,分工作时和非工作时制服,既给全员定制西服,厂内重要场合,青一色着装,机关后勤人员周一至周五必须穿西装,衬衣领带,一是凸显对客户的尊重,二是培育加工型企业服务理念的养成,与商业社会充分融合。随着技改成功,企业再一次迎来发展良机,搭上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楚雄州烟草公司直管下正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独立核算。设备集成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工质量加工水平一跃成为行业佼佼者,那时厂里常有客户驻守,烟叶供不应求,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作为楚雄厂的一员我们格外自豪,论设备工艺的话题,我们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处处充满从容、自信,我们用国产的设备加工出媲美进口设备的成品,加工保障能力,加工指标,享誉全球,税利从百万元时代迈进到千万元时代,企业在改革如沐春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云南复烤公司成立,楚雄复烤厂迎来第三次发展高峰,2013年第一家完成12吨产能提升改扩建工程,厂房、设备焕然一新,加工产能从60万担,上升至120万担,高架库改建,成品保管从20万担提升至40万担。我身上的工作服不但样式改进,休闲西装上升到了品牌定制,工作服灰色和蓝色还是企业最爱,设计者从烟支燃吸后物态捕捉灵感,蓝与灰成为主色调,每一款颜色都与业态密切相连,寄语其中。公司第一款工作服还分春装和秋装,满足不同季节更换,制服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市面最新款,公司Logo、拉链、内袋、臂包设计巧妙,人衣一体更突出,面料注重环保,注重人体健康,多采用植物纤维和棉质类,穿在身上极为舒服,特别是近两年的藏青色,即有“劳动布”的遗风,又不失大方简约的优点,任何场合穿都不丢面。如今的云南复烤为26家工商客户和13家州(市)烟草公司提供烟叶收储加工服务。年均加工量占全国烟叶收购计划的21%-23%,年均实现利润占全国打叶复烤企业利润总额的50%左右,公司加工的烟叶产品80%供应省外卷烟工业,10%进入国际市场,是全球加工规模最大的烟叶复烤加工企业。2020年累计收储烟叶1184.61万担、分选烟叶902.94万担、加工烟叶849.11万担,圆满完成10.8576亿元的税利目标。
楚雄复烤厂的40多年发展经历就是云南复烤其它9个厂发展的一个缩影,都经历过分分合合的改革,从无到有,一步步走来,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与祖国改革开放40年紧密相连、分不开,是改革开放孕育出来的新兴企业。
岗位上统一着装,既保护劳动者又彰显企业风格,赋予同向目标、价值、理念寓意,富含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内涵,改革开放40年,不同的制服记录着一个个历史画面。从一套套工作服的更替间,简陋到新颖,我切身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楚雄复烤厂的发展历程。作为新时代的云南复烤一员,我们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客户有需求、满足我来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抒写着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