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上世纪20年代,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出品的“神话”烟画之“目连”。
②上世纪20年代,英国卡万德伦敦烟公司出品的“古代中国风俗”烟画之“放河灯”。
③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英烟公司出品的“生活百景”烟画之“盂兰盆会”。
④上世纪二十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之“卖纸锭”。
⑤上世纪二十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之“盂兰盆会”。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别名盂兰盆节、七月半、祭祖节、地官节。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救母”在我国流传甚广,一直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佛教故事之一,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上世纪20年代,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出品的“神话”烟画,一套50枚,其中第8枚为“目连”(图①)。这枚烟画上描绘了目连身披袈裟,一手持禅杖,一手拿钵盂,面目慈善庄严,神态慈祥。
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中记载了中元节放河灯的场景:“德蕃于孟秋之望,建盂兰大会,燃放河灯,招僧诵经施食,追悼亡魂。”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既可以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还寓意厄运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上世纪20年代,英国卡万德伦敦烟公司出品了“古代中国风俗”烟画,25枚一套,其中第2枚为“放河灯”(图②)。在这枚烟画上,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男子正在点燃水中的河灯,河灯顺流而下、烛光摇曳,好似繁星坠入水中。在他的身旁有几个道士吹笛击钹,在河边上做道场。还有一名头戴尖顶帽子的男子手举彩灯。
焚纸锭是旧时中元节的习俗。“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清代文人王凯泰在《中元节有感》诗中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上世纪30年代,大英烟公司出品了“生活百景”烟画,72枚一套,采用手绘彩色图案,其中第68枚为“盂兰盆会”(图③),生动描绘了当时人们在中元节那天烧纸锭的情景。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过“清末百业”烟画,采用手绘彩色图案,其中有一枚“卖纸锭”(图④),烟画上一名老妪正在制作纸锭,红衣女子将一串纸锭递给门口的青年女子,人物的穿着打扮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中国古代就有秋成向祖先荐新的礼俗,七月十五祭祖的风俗慢慢形成。《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开封府中元前一日,卖麻谷窠儿,系在享祖所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天亮,沿门叫卖祭米饭,“亦告成之意”。英国卡万德伦敦烟公司出品的“古代中国风俗”烟画的第20枚为“祭祖”。这枚烟画正面展现的是身穿红色服饰的父亲向孩子讲解祭祀礼法的情景,孩子双手合十跪拜在祭品前,烟画背面印有英文说明。英美烟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第66枚“盂兰盆会”(图⑤)也描绘了祭祀的场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