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草文化 > 正文

菰,是什么样的菰

2021年03月0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李季
A+ A

  经济、革命、哲学、象征……一些我们现在常用词的释义,居然是从日本传入的?为什么日语中存在那么多汉字?一样的汉字,中国人不仅发音听不懂,甚至看字也会曲解意思?《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一书中,汉语和日语千年时光中的你来我往,可谓文字背后两国交流史的微缩景观。从烟草旧称“淡巴菰”的演变里,可窥之一二。

  1877年11月,清政府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和副使张斯桂赴任东京。他俩在记录游览日本所见所闻的《使东述略并杂咏》和《使东诗录》中,使用了大量和制汉语,即日语词汇的借用。这些词,有的是汉语中本来就存在,日本人翻译西方著作时赋予其新内涵,例如师范;有的是利用汉语的造词能力进行“实用翻译”,指代西方传入的新事物、新概念或新制度,例如议员;还有的是日本固有词汇,例如警视厅。

  之所以会这样,固然与何张二人强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有关,关键在于当时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急剧变革,汉语这一古老的语言也不例外。促成这些变化的是新知识的获得。特别是甲午战争战败(1895年),在亡国亡种的危机之下,不少开明人士把目光转向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后的日本,试图通过这个中介在短期内输入西方的文化、科技,以振兴图强。和制汉语被引进中国,因其贴近大众生活且浅显易懂得以广泛流传。

  但是,“淡巴菰”却比较特殊。“淡巴菰”这一音译词来自何处,说法不一,其中日本有中国词源一说。《日本国语大辞典》引《日本释名》说,“淡巴菰”传自中国;语言学家新村出也认为,中国人自古使用“淡把姑”。

  后来我们为何不再用“淡巴菰”称呼烟草不得而知,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日本烟草产地颁布图》说明,江户时代(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幕府完全放开烟草使用和种植之后,“煙草”(日语汉字)一词就已经明确指代“淡巴菰”这种植物了。“煙草”平假名书写为たばこ,罗马音标记为tabako,是葡萄牙语烟草TOBACO的音译,恰好也印证了16世纪日本与葡萄牙贸易和文化交流颇为频繁。

  随着西学东渐,和制汉语的反向输入更影响了“淡巴菰”一词的命运。《使东述略并杂咏》中有一句“客至席坐围小炉沦茗,以纸卷淡巴菰相飨”,意思是何如璋访问日本人家时,对方以烟进行招待。可以认为,他接触卷烟实物和称呼在先,了解“淡巴菰”所对应的日语汉字书写形式在后。曾任驻日公使馆参赞(1877~1882年)的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礼俗志》中也提到,日本人“呼烟曰淡巴菰”。

  到19世纪中叶,《英华字典》《英华辞典》等都把“烟”用作英语TOBACCO的译词。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建议“推广农业保险,改良土壤,用化肥,改良农具,改良品种……多种蔬菜、烟草……”可见,原产于美洲的这种农作物,在汉字圈不再按世界通行的称呼行事了。“烟草”一词回流中国之后,逐渐取代了“淡巴菰”。

  菰,究竟是什么样的菰?一来一往间,反映了不同来源词语间的冲撞。经过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语言接触,大量抽象词或时代色彩浓厚的关键词都以汉字同形的形式存在,利用汉字对西方新概念进行共创、共享,使得大部分中日同形词保留至今。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