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基路蒲鞋弄西面有一条小弄,因当时弄口有一个小便池,供来往行人方便之用,弄口一年四季浠湿糊拖,所以大家都叫它撒尿弄,其实它的正式名字叫烟作弄。
烟作弄因弄口有一刨烟作场而得名。
刨烟作场这个行当在嘉兴早已消失多年,我们小时候也没有看到,只是后来和老人闲谈的片言只语中听到一些当时的情况。
在香烟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吸烟主要有旱烟和水烟,但不管是旱烟和水烟都是要买烟丝的。
而刨烟作场就是加工出售烟丝的商号。加工制造烟丝先要分等级挑选烟叶,剔除烟叶上的烟筋和烟梗,一片一片叠好,用木板夹紧,然后用专用的刨子,把烟叶刨成烟丝。烟丝刨好后还要拌入菜油和各种辅料,再经过烘炒,烟丝就做好了。
2
吸旱烟和水烟都要有专用的工具。吸旱烟的叫旱烟管,书面语言叫烟袋,烟斗,大多用竹子做成,好一些的用玉做成咬嘴,装烟丝的地方是用铜做成的烟管头。
我记得在丽桥头童天成边上的弄堂口有一位专门卖烟管的苏州人,我们都叫他烟管老头,至于他姓什么倒不记得了。吸水烟的专用工具叫水烟管,结构复杂,都用白铜制成,十分考究。
吸烟时烟气从水中过滤,口感要柔和一些,吸水烟的一般都是有身份的人,旧时当学生意,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替老板、帐房先生洗水烟管和倒夜壶。
由于吸旱烟和吸水烟,每装一次烟丝只能吸一、二口,因此需要不停的点火,用火柴又贵又费事,吸烟的人都用一种媒头纸,媒头纸用黄表纸卷成,点燃后把明火吹灭,拿在手里,每吸一次烟,对准媒头纸扑的一声,把它吹燃,点好烟后再把明火吹灭。
吹媒头纸也是有巧门的,一般没有学过的人还吹不着呢。在海宁农村还使用一种火钵头,就是在钵头里把桑柴烧成炭,长期不熄,大家围着火钵头吸烟,在当地农村里流行一句俗语叫“雌狗雄猫大丫头,门口摆只火钵头。”
围着火钵头吸烟,只要把烟管头伸进去点就可以了,吸好后把烟管头在火钵头上敲敲,就把吸过后的烟灰敲掉了,因此吸烟又叫敲潮烟。
3
嘉兴还有一句俗语叫“要紧关子敲潮烟”,意思是碰到要紧关头时,却“插蜡烛”了。“插蜡烛”是出故障的意思。
外国人的卷烟逐渐传入中国,一开始大家不接受,进展不快。
洋行就雇人沿街到茶馆店、商铺,把香烟一把一把撒进去,给大家白吸吸,慢慢就发现吸卷烟比吸老烟方便,当时的卷烟品牌有白锡包、红锡包、美女牌、老刀牌等等。
随着卷烟的普及,烟丝逐渐淡出了市场,刨烟作场也早已不见踪影,空留一条烟作弄在人们的记忆里。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