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戈小兴说说烟标收藏的意义,他可以侃侃而谈,然而,如果追寻当初开始收藏时的动机,他的回答可能令你“扫兴”一就是因为看着好看,这种极不够“档次”的“初衷”,似乎与他今日的收藏成就太不相称。
戈小兴的父亲解放前在上海的一家烟铺上班时,经常收到一些烟厂随烟送来的广告画,有些烟铺不愿张贴的,父亲便带回家让孩子们包书、练字。16岁那年,戈小兴在阁楼上打扫房间时突然发现了这些花纸片,但由于时间太久,破损严重,只找到了一张完整的“人参”牌卷烟广告画,他一下子被那设计别致、印刷精美、色彩丰富的画面迷住了,这一迷,就是几十年。
从单纯的“好看”到从中悟出点道道儿,是在戈小兴的收藏渐具规模之后。他从这些各式各样的画面中逐渐发现了“美”的千差万别,看出了烟标上的时代烙印和社会变迁,这更加刺激了他的“收藏欲”。到1978年他已收藏4.76万种,《常州日报》首次对他进行报道,称之为“烟标痴”。1979年常州电视台在“龙城春秋”栏目中对他进行了专题介绍。1983年和1984年,《江苏工人报》《扬子晚报》又报道了他的收藏。社会的关注使他大大增强了对这件事的荣誉感,使他初步意识到收藏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而后来与国内外收藏家的交流,又让他看到收藏原来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使他产生了“海阔天空”的感觉。
“名堂”在哪里?1990年以后,戈小兴在收藏的同时开始对烟标的研究。1992年他调入烟草系统工作,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有关烟标的文字材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也许是多年厚积一朝薄发的缘故,他的研究文章迅速大量地见诸报端,《烟文化》《烟标的使用价值》《商标》等多篇文章不仅研究烟标的价值,而且延伸到烟文化的发展与兴衰。如今他对烟标的认识已远非一般的收藏者所能及,他在逐步地发掘烟标的史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作为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物,作为存史的一种形式,烟标既有文物的特征,又有档案的属性,就其所具备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而言,它无疑可视作一种专业门类的档案。其一,从烟标品牌看,各时期烟标品牌的多样化,反映出当时市场消费状况,反映了烟草业的兴衰,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二,从烟标图案看,图案内容所摄取的历史事件、人物画像、时尚物品、胜景古迹、民俗风情等,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大众所关注的方面和价值趋向;其三,从烟标风格看,风格各异的烟标设计手法,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其四,从烟标功能看,其设计制作无疑是一种商标战略,研究发掘烟标的商品功能,对于借鉴传统、开发新品、繁荣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