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开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卷烟机的应用给烟草工业带来一场革命,使卷烟成为最赚钱和竞争性最强的商品之一。当世界烟草业巨头们在全球角逐市场时,发现中国这一东方沃土,吸烟者众多,传统的旱烟和水烟将为卷烟所替代,存在着无限的商机。于是,英美烟草公司于1902年在上海建立卷烟厂,中国银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外国人手里。1905年前后,清朝廷推出许多有利于经济社会变革的措施,工商业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业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之际,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简照南与其弟简玉阶一道,将从事十多年商业活动所积累的有限资金,投资于烟草制造业,在香港成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属有限责任制,简氏家族占有股权48%,其中简照南之堂弟简孔昭占有24%,公司出品“白鹤”牌香烟。
然而,南洋公司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与打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白鹤”牌与英美烟草公司的“玫瑰”牌在香港有竞争关系,英美烟草公司以“白鹤”商标影射“玫瑰”为由将南洋告上法庭。那时的企业家在商标和包装设计上对模仿、影射的观念普遍模糊,特别是在那地界上法律和法庭都是人家的,民族业者上哪里去说话呢?“白鹤”在港督巡理府前被当众销毁,从此退出市场。南洋在运营14个月后不得不清理拍卖。
1909年,简氏兄弟再次筹集资金,重组企业,创建了“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次是按简照南的意志组建无限责任制企业,大房和二房各出资61250元,合计占总股本的94.2%,非简氏股占5.8%。新组建的南洋创牌“双喜”,文化含量很高,逐步得到国人的认同,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在国人民主国家观念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大打国货这张牌,并以高姿态参加国货展览,建立和健全流通渠道与销售网络,其产品在东南亚和华南市场销路大开,1917年前后年盈利均超过了100万元。从此,简氏兄弟真正走出创业的阶段,南洋公司作为民族卷烟工业的代表,与英美公司为代表的外国资本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殊死搏斗,铸就了中国近代经济特别是烟草工业史上的壮丽篇章。
第一章 探业问道
一、粤商群体中的少年兄弟
从广州市西行,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即到达佛山市,这就是原来的广东省南海县;在县南澜石黎涌乡(今佛山市澜石镇藜涌村)原有个普通而典型的南方村庄,名简地村,这就是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的故乡,他们分别于1870年和1875年出生在这里。
佛山,不仅是一个文化之乡,而且依托广州,很早就受到洋气熏陶,也是一个商家辈出的地方。人们在追溯近代工商业和新兴企业家之根的时候,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徽商、晋商以及一些红顶商人的身上,而粤商优秀代表简氏兄弟很少受到关注。他们出生于草根阶层,坚韧而执着,刚毅而果敢,很难想象这种性格却在后来与财富联系在一起。
据简氏族谱及相关资料记载,简氏兄弟这一支的宗祖可以追朔到南汉刘时期的藜涌籍人简文会,其父自河北涿州南迁定居南海。因文会状元出身,经简氏兄弟倡议在广州建立状元祠,在今盘福路广州市二十七中学围墙内,处于闹市,几乎无人不知。简氏兄弟的祖父辈“简宏业堂”,下面有兄弟俩,大房即简氏兄弟的父亲,名汝河,字汉达,号慎忠,光绪九年(1884)去世,年仅34岁。在简照南的记忆中,父亲似乎没有多少印象,只是在1920年亲自为父亲撰写的墓表中简单地提到他“自食其力,不懈劳工”(另有资料说简汝河“敦厚孝友,以建筑为业”,是个木匠)。二房简铭石,又名汝牛,原也在家乡从事建筑业,后到越南经商。简铭石有一子,名简孔昭,也是简氏企业最重要的合伙人。
昔日的简地村已成为佛山市郊的一个社区,简地村之名为简地坊所取代;此坊于1915年简氏赈灾所建,原为简氏族人居住,现在仍保留着一些历史遗迹(笔者2007年5月摄)。
简照南,名耀登,字肇章,照南是他的号,以号行之;生意场上人都知道简照南这位烟草巨擘,却很少有人提起简耀登这个名字。
简照南之母潘氏,淑静能文,勤事女红,是当地有名的孝女。简照南是长子,自幼勤勉就读,父母原也希冀仕途上有所进取。殊料十三岁时,其父病故,简母时年三十有二,悲痛欲绝,几乎以身殉夫,幸被舅姑们劝止。当时简母膝下四子,又有一遗腹子,一寡系五孤,家境急转直下,一家六口,只得依靠简母印茶煲(用模具捏制泥茶煲)出卖度日。印茶煲所得极微,整日操劳甚至熬到半夜也只不过赚一毫几分,简照南只得辍学在家。
当时简照南虽然年仅十多岁,但身体健壮,又家近小镇石湾,原想在那里陶业中当个学徒工。然石湾陶业受行会控制,行规甚严,进入的门槛很高,凡当学徒者,必须先交纳一笔相当数量的入行费。例如,石湾陶艺花盆行规就明文规定:“四方君子到店学师,每季交入行银拾贰元半,六年满师。”简母哪里拿得出偌大一笔钱?因此,简照南没有当上制陶学徒工。
打架斗殴,是失学少年偶有发生的事。有一次因与同年男孩发生磨擦,简照南不慎失手打伤了对方。对方父母找到简母要赔“汤药”(医药费)。简母印茶煲是凑一顿吃一顿,哪来钱赔?虽经邻居排解,对方父母仍火气未消,把简母已印好准备拿去换钱的泥茶煲通通打烂,悻悻而去。泥茶煲一毁,当天一家人便无米下锅,母子抱头痛哭了一夜。次日,简母将简照南送到潘村舅父家,让舅父管教。舅父家境也不好,几乎餐餐吃粥。五日后,简照南跑回家,向母亲哭诉:“舅父家比我们更难,我今后在家一定听话,不打架了。”简母又痛又惜,抱子饮泣不已。从此,简照南白天去山岗扭竹叶、拾柴枝,晚上则重温旧日课本,勤奋写读。
不久,传来消息,出洋谋生的叔父在香港发了小财。这时,初谙世事的简照南,请求外出谋生,藉以分担家计。母亲不忍其少小离家,哭劝说:“你年纪尚小,不可涉世。我甘受苦瘁,也要让你多读些书。”简照南屡请均不得许。直到17岁,他又一次请求,其母见他心志已定,不可强之,遂让他跟随叔父到香港学习生意①。
当简母要以身殉夫时,舅姑们劝她想想自己的孩子。她以坚强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精神影响着她的孩子们,用全部心血培养出一代工商英杰,成为一位博得社会广泛尊敬的女性。
简母像(1850-1920)
1920年简母去世时,大总统(徐世昌)题写匾额并批准建立牌坊,前大总统黎元洪及许多社会名流,如孙中山、叶恭绰、汪兆铭、胡汉民、廖仲恺、康有为、吴昌硕等以及许多社会团体、单位,均以挽联、诔辞、挽诗等对这位平凡的女性表示尊敬与哀悼。简照南在事后将这些资料刻印成册,由吴昌硕题名,曰《简太夫人哀思录》,共分六册。
前大总统黎元洪为悼念简母的题词。
简照南在自己撰写“先家君墓表”中有这样的记载:
照南幼学渐知识,以母尽瘁,请出营生,母泣下曰:“汝今尚幼,读书无多,乌可涉世?吾宁自瘁,不欲汝遽营生。吾恐误汝终身也。”复使读书,屡请终不许。递年十七,又申前请,母乃吹曰:“读书宜多矣。今无如贫何,姑从汝志,或将佑我育群弟。”乃请于叔明达(简铭石)曰:“照南长孤也,愿携斯?”叔遂携之海外经商②。
这样,17岁的简照南跟随叔父简铭石到香港巨隆瓷器店学生意。在那百孔千疮、民生凋敝的年代,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踏入商业圈,看到的是国力如此虚弱,国人地位如此低下。那时,一批又一批深受岭南文化熏陶的精英份子,怀着实业救国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投身于商海,博弈于洋商,或移居海外,或发迹于东南亚、香港、潮汕等地区,成为一代新的粤商,其中不乏从小商贩起家的大商人。简照南,一位坚韧、勤劳并能吃苦的青年人,像许多出身穷苦并外出谋生的青年一样,在困顿之中既希图于自身的发展,又胸怀实业救国的激情。他们最初从贫困的乡村或里巷走出来,与其说怀着实业救国的热忱去兴办实业,不如说在知识界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图兴和追求发展与进取。不过,简照南蹈入商海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挑起家庭重担,帮助母亲养家糊口。
后来,简照南被派往日本收理账款,恰遇巨隆歇业,他便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经营海货、布匹批发。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简照南19岁的弟弟简玉阶跟随他到日本做生意。不久,兄弟们在香港合开怡兴泰号,贩运土洋杂货,往来于日本、暹罗、香港之间,小有盈利,渐渐积累了3万多元港币。正是这一起步,简氏兄弟逐渐产生将商业积蓄投向于制造业并开始一种新的经营生涯的念头。
由于运输上的需要,简照南创立了顺泰轮船公司,购置一艘轮船,取名“广东丸”。因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不能领得公海航行执照,简照南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加入日本籍,用名“松本照南”。后“广东丸”失事沉没,他不得不放弃航业。
简照南与中国早期的“绅商”型企业家略有不同,他接受的虽仍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但在长期的“商旅”生涯中接触到一些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略谙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管理方法,尤其是积累起丰富的商业经营知识和经验。早年跟随叔父学生意时,简铭石就称赞他“富于经商才干,为人刚强果敢”。简照南和他的兄弟们执着、持续的后天学习,从国外管理学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他们后来成为领袖级的企业家(至少在烟草业方面可以这样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英美烟公司来华
1881年,一位英国人发明了卷烟机,卷烟工业迎来了一场革命。新式卷烟机每分钟卷制250支香烟,对传统的手工作坊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所至,遍及全球。不久,中国市场上出现了“洋烟”。这东西是在坚船利炮掩护下进入中国的,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从此便开始了纸烟取代中国传统水烟和旱烟的漫长历史进程。
与帝国主义入侵相关联的一种现象——由商品输入到资本输入,中国烟草业所经历的这一过程是极为典型的。不过,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烟草业,是从英美公司开始的。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位与简照南一样出身贫寒且接受正规教育不多、号称美国“烟草大王”的的美国人詹姆斯·杜克(James·B·Duke 1865-1925),他成功地利用了卷烟机的专利,成为美国烟草托拉斯组织——美国烟草公司创始人;他对全球烟草市场眈眈虎视,曾让人拿来地图,目光却落在地图上的那一串数字上:“人口:4.3亿”;他指着东方那块神秘地方说:“那儿就是我们要去推销香烟的地方。”那地方就是中国③。
1902年英美公司推销人员费斯克(C.E.Fiske)深入中国的穷乡僻壤
杜克最早输入中国的产品是Pin head和Sweet Heart,前者译为“品海”,是最早输往中国卷烟的著名牌号之一,统治中国市场达数十年之久;后者商标画面为一年青女子头像,上海等地称为“小美女”,香港、广州等地译为“甜心”,但没有几年就在中国销声匿迹。现存的这些香烟包装封贴,上面“品海”商标清晰可辨,烟箱上的中英文十分醒目。英文是:Pin head Cigarette,Manufactured by.W.Duke Sons Co.,Branch。其运输封贴有中文字样,分门别类,如“品海烟运至上海图”、“品海烟零售图”等,以文字和画图的形式告诉人们这种香烟在上海等地的销售情形。杜克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确定一个目标:中国人“将来平均每人每天会吸一支香烟”,他们不久就向这一目标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美国对华出口卷烟从1890年开始节节上升,1902年达到1.25亿支,1912年为9.70亿支。杜克先生从未来过中国,却同样受到“中国市场神话”的感染,在由英国、美国政府提供的炮与舰的掩护下,把香烟成功地运进中国④,这使得多少中国民族工商业者为之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1909年《北清烟报》上的“小美女”
牌香烟广告(据初昭仑《辽宁烟草志图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公司与英国烟草托拉斯互相争夺市场,发生激战,于1902年和解,达成协议,双方互不侵犯对方的本土市场,共同出资组织一个新公司,负责各自本土之外的市场,这就产生了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Co.下称英美公司或英美)。中国和亚洲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无疑是英美公司理想的场所。该公司很快发现,与其将香烟远涉重洋运进中国,不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就地制造,这就有了上海英美卷烟厂的建立。
“品海”牌香烟早期运入上海的 标贴,(转自《中国烟草通志》)
清政府对于外来资本的态度经历过一个由强烈排斥到被动引进的痛苦过程,英美公司的资金就是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进入中国的。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英美公司在上海浦东建立卷烟厂,总投资21万元,所建工厂规模不大,有工人170余人,但在中国卷烟市场已居垄断地位,因为那时吸卷烟的人很少。同年,该公司在香港设厂制造香烟,产品是6支装的“玫瑰”牌。
英美资本的入侵,在拿走大量白银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并存的。从那一时刻起,烟草工业中的民族资本家开始“模仿”和引进技术,获得新的经营理念,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卷烟工业企业。简氏兄弟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这就演绎出一幕又一幕以南洋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和以英美公司为代表外国资本之间的抗争。
杜克先生虽然于1923年辞职,但他的同事们继续着他的事业,英美公司占领这一东方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这种抗争也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
【注释】
①罗一星《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简照南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86年第36辑。
②简照南《简太夫人哀思录·先家君墓表》,1920年。
③④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2001年中文版,第16页。
⑤《岭南掌故》2005年,第540-544页。
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第2页。
⑦叶少林(遗作)《江门文史资料·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二三事》第九辑,1983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