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草文化 > 正文

一张老照片,看上海开雪茄风气之先

2024年03月22日 来源:雪茄1984
A+ A

  周末查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张非常特别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吴隐在上海的家中。这是一场家宴,当时西泠印社创始人邀请吴昌硕吃饭,希望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的社长,照片左侧三人就是西泠印社其中的三个创始人丁辅之、吴隐和叶为铭。

图片

  仔细看,左侧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吴隐手上都拿着雪茄,中间是当时海派首领吴昌硕,此后担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最右侧吴昌硕儿子吴东迈,手上也拿着雪茄。照片拍摄的时间是1912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文人聚餐,在酒热耳酣之际就会点燃一支雪茄。

  上海确实开雪茄风气之先。清末,讲究洋务,出使欧美的人渐多,欧美人也大量来华,雪茄用作交际之物,上海得洋气最先,在接受西方各种文明产物的同时,也接受了雪茄,而且成为雪茄生产的主产地。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上海就有很多售卖雪茄的商店。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

  当时寓居上海的诗人颐安主人作一首《吕宋烟号》的竹枝词“分支装匣数盈千,亦有专销吕宋烟。买得雪茄香竞吸,华人嗜好亦何偏。”反映了人们对雪茄烟的嗜好。

图片

  随着雪茄烟吸食人群的增多,上海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雪茄烟生产作坊。光绪二十一年(1895)10月,由郑馥泉、杨星门、杜杰卿等广东商人在上海英租界三马路口组建以销售雪茄烟为主的永泰栈,这是一个雪茄销售的合作组织,该栈在菲律宾设有泰记烟厂。后来郑馥泉的生意干大了,不仅经营雪茄,还介入到卷烟生意。其子郑伯昭成为英美烟公司的大买办,专门经销红锡包卷烟,永泰栈变成了永泰和烟草公司。

  随着需求的增加,雪茄的工厂逐渐增多。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成立人和雪茄烟有限公司,资本60100元,工人220人。翌年,上海还开设了福记雪茄烟厂。这些的雪茄烟厂多聘请外籍技师,进口烟叶,生产花色雪茄,商标式样模仿进口烟。

图片

  辛亥革命以后,上海的工商业发展很快,依托消费市场发展,雪茄的消费量增大。最初民族雪茄生产不成气候,人们多抽的是进口雪茄。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的欧洲国家都忙于战事,雪茄进口锐减,上海本地很多小资本雪茄厂乘势迅速发展。不少原本做烟丝的工厂改建成雪茄厂,当时上海有福记、万利、永通、吕宋、南方、华利、老裕泰、上林等20余家。上海雪茄生产销售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供销两旺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三十年代。

  巅峰时期的上海,不少人家里有独立的雪茄房,很多人家里都存有雪茄,宴会后点燃一支雪茄也是许多人的日常状态。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一种雪茄文化,总感觉雪茄好像刚进入中国不久,因为二三十年前基本很难看到雪茄。实际上雪茄在我们国内存在断层,雪茄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百年前上海就在引领雪茄风气之先。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