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规定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电子烟行业要在仅仅45天的时间中完成重建。专家表示,电子烟行业未来发展将有法可依,有望告别无序生长。而政策趋严将进一步推升行业进入门槛,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拥有产品、品牌、技术优势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电子烟作为“减害”产品,并非完全无害,且含有尼古丁,这让电子烟从诞生之初便备受争议。由于电子烟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行业长期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消费者针对电子烟产品的投诉也从未间断。随着电子烟监管法制化的开启,势必会让电子烟行业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不过短期来看,电子烟行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电子烟管理办法》尚缺配套细则,如许可证申请流程、产品检验检测流程、一线门店由专卖店切换至集合店方法等等;一线零售从业者还在等待指引,也需要更多时间完成申请流程、清理库存等等工作。
此外,本次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与2021年12月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多处不同,主要差异包括:不得排他性经营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报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
这些关键性的变化,为电子烟专卖店经营户、企业研发人员和从业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不得排他性经营,导致“专卖店”失效,前期的装修投入、人员投入成为沉没成本。
同日公布的《电子烟国家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也与2021年12月的第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有重要变化。业内人士坦言,企业研发、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也需要相应的时间,如升级优化雾化杆、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均难以在40天内完成。
近年来,我国电子烟出口增长迅猛,去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出口额预计达到1000亿元。从全球市场看,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在深圳制造,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国、出口国。以深圳为主的电子烟产业从自主品牌到发明专利在全球拥有绝对的优势并具有主导权、话语权,尤其在就业方面,直接和间接带动了近300万人就业。
此前,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呼吁,有关部门在制定电子烟监管细则方面,应充分考虑我国作为全球电子烟的生产制造中心,拥有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以出口为主的新兴产业。对于以出口为主的电子烟产业,出台监管细则涉及出口方面,在符合国际监管要求和我国海关监管的条件下应实现简化和便利,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创汇,有利于维持我国电子烟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电子烟产业的长远发展。
专家表示,随着监管落地及电子烟国标的出台,行业门槛将被显著推高,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更加规范和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同时,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量公共利益与产业发展。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