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对外发布《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本文系对报告中的内容做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主办的“电子烟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及其监管策略研讨会”在22日召开,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对外发布《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
该所控烟研究中心郑频频教授在解读时谈到,市场上的电子烟约1.6万种,包含各种水果、食品、饮料口味,瞄准的就是年轻市场,线上营销势头尤其猛烈。应加强对电子烟的市场监管,联合社会各界为青少年营造无烟成长环境。
据介绍,研究团队在对上海、广州、成都三地2405名青少年开展关于电子烟的认知、态度及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后发现,有4.5%的青少年自报尝试使用过电子烟,最近30天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为1.6%。几乎所有的电子烟尝试使用者均吸过卷烟,其中有26%的同时使用过两种制品的青少年是先使用电子烟后使用卷烟的。
青少年对电子烟风险有一定认识,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多项研究指出,对电子烟好奇是造成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青少年对电子烟的好奇与电子烟企业在线上线下的联动营销密切相关。
在纳入分析的104个电子烟官方网站中,仅有43%的网站对用户的进入年龄进行了限制,但这样的限制并无任何具体的验证要求;76%没有任何健康警示声明;部分含有健康警示信息的网站还存在诸如“电子烟只是减害产品,对健康仍可能有害”这样的模糊信息,警示力度明显不够。
团队还对32个电子烟微博账号在2020年10月到2020年12月发布的871条微博分析发现,82%的配有图片或视频的帖子有电子烟产品信息或标识,却仅有5%的帖子含有健康警示。图片及视频画面构图突出展示电子烟的“可玩性”和“年轻化”,所包含的人物元素中,女性、青年人形象广泛存在。营销互动也很频繁,超过62%的帖子采用参与话题的方式吸引用户进行互动。
而在现场实体店的观察方面,团队通过集中对上海、成都、广州三地核心商圈的201家电子烟门店进行现场观察,发现所有线下门店均可以免费品吸,近30%的门店在观察时有顾客光顾,近四分之一的门店中有顾客正在品吸。在室内场所设置品吸点不仅是无烟环境的重大威胁,也是吸引和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策略。虽然线上已经禁售电子烟,但是被观察店铺中,有1/3的店铺提供闪送服务,近1/4的店铺摆放会员二维码,通过注册品牌会员的方式精准营销。
此外,电子烟店铺的健康警示并不完善,仅有29%的店铺有声明“吸烟有害健康”,25%的店铺有声明“尼古丁具有成瘾性”,而且这些声明多位于海报的最下方等不起眼处,警示力度较弱。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建议,应禁止电子烟门店开设在学校以及青少年常去的场所附近,严格执法以确保青少年无法购买电子烟,并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电子烟危害教育。
同时,应对电子烟网站的内容进行监管,禁止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敦促电子烟网站设置有效的年龄进入限制和未成年人浏览屏障;特别是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要加强面向青少年的、互动性强的参与式活动的监管;应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健康警示等信息标识的位置和大小作出明确规定,要禁止通过微商、闪送等形式向未成年人进行线上销售,特别要取消线下门店的室内品吸点。
主旨论坛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表示,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与实施严格监管以减少青少年的电子烟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孙佳妮也表示,电子烟的多种口味和市场营销手段对青少年和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并可能成为青少年开始吸烟的途径,让吸烟行为重新在公共场所正常化。但电子烟并不安全,它产生的气溶胶中寒有尼古丁和对使用者、非使用者都有害的成分。世卫组织建议,在没有禁止电子烟的国家,必须尽快对电子烟加以严格监管。
此次会议围绕电子烟营销策略和监管进行研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教授指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科学和循证,并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人群的健康和福祉、确保健康的社会公平性为目标。面对电子烟这样新事物,同样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