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就很痛苦,因为他曾经离一个能带来 5000 倍回报的项目很近,可还是失之交臂。
这个项目是最近刚上市的悦刻,从公司成立到 IPO 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市值最高时超过 400 亿美金。李论曾经两次深度聊过这个项目,做了详细尽调并且上了投决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投资。
每个明星项目背后,投到的投资人喜悦,没投到的满是遗憾。一次次错失之后,一次次复盘,下次规避部分问题,但也会面临新的问题。
认知变化,但事情和人也会动态变化,所以,有些项目基于那时的认知你就是会投,而有些项目基于认知你就是不投。
投与不投,正态分布,放到足够长的时间里,比例趋于一致。所以,人只能赚该你赚到钱,投资人只能赚你认知范畴里的钱。
要投的项目,是你综合了那么多信息之后,觉得投它是风险没那么高的事,才去投。而那些犹豫的,你终究不会出手。再有一次机会,结果是一样的。
但为什么今天VC要去建立机构的投资逻辑而非个人的,恰恰是希望在短期内错过的概率尽可能低,即便错过,也不那么遗憾。
让认识足够客观,至于那些不确定性便是投资的魅力了,留些想象力出来。好的公司,是不可全部预见的,是有想象力的,有暂时的困难,有激烈的竞争,但是它终会出来。
希望这篇真诚的复盘,给你启发。
01、两次错失
最近悦刻上市,引起了投资圈很大的关注,然而对我们来说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痛苦为什么当年熊猫错过了它。曾经我们离这个项目非常近,系统性地看过它两次,并且上了会,但最终还是错过了。
对于错失的原因,有投资人说是对道德的担忧,我认为都是托词。因为真诚地讲,虽然我们也关注ESG,但我们并不是因为道德层面就决定Pass这个事情的。
我们第一次看悦刻,是2018年汪莹刚从Uber离职出来的时候。我最早和汪莹认识,是Uber在杭州办的一个活动上。我认识摩拜创始人Davis还是汪莹给介绍的。除此之外也还有多重人脉关系已经锁定了这个人。人很强这件事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但当时对事情还有一些担忧。
第二次看悦刻,是在悦刻两亿美金估值的时候。大概在2018年8月份,悦刻还在北京三里屯一个WeWork里面办公,一个非常小的团队,很轻地在做。但它已经有势头起来,出货量已经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它把国内电子烟这一波带起来了。
当然后续我们也陆陆续续聊过一些别的电子烟品牌,但汪莹是里面最强的Founder(创始人)。然而各方面原因,最终我们上了会,却还是Pass了。
两次错失,让我很痛心。悦刻IPO那天晚上,我正好跟红杉的一个合伙人在一块。悦刻2亿估值那轮,红杉他们也在看,但是他们没投进去,IDG投了。但红杉后来迅速补了一枪。我身边也有很多人,除了源码资本曹毅,还有山行资本杨浩涌,大概是7-8亿美金估值的时候投了一笔钱进去,真金白银,人家敢于出手,勇于补枪,还都投进去了。
悦刻IPO那天晚上,我真的是没睡着,还和团队复盘了当时很多没投的原因,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钟,聊完之后我就更睡不着了。
我认为,看到项目好,哪怕贵了,比如8个亿美金估值的时候,哪怕只能投800万美金只拿1个点,有机会补一枪也是应该补的。这件事其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其实当时所有的执行力不到位、不够坚决、不够彻底的原因,都是认知不到位。
02、判断的两大误区
虽然当时看悦刻的时候,我们做过市场调研和高层访谈,但在认知层面还是出现了两个大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在于我们没有看到电子烟其实是一个完全新的用户群体,我们还在盯着一个抽烟的传统人群来做。我们当时还做了一个200人的市场问卷调查的,但基本问的都是老烟枪。老烟枪说电子烟他们不喜欢,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撞喉感。而且没有这种社交仪式感,觉得和抽烟没什么关系。
从机会角度来说,我们当时觉得是全国都在禁烟,电子烟会不会是个机会?美国又有NJOY这样明确的对标在,同时在想它是不是香烟的替代品。这是认知出的第一个错误,它其实不是香烟的替代品,它面向的是新人群,所以我们问老烟枪接不接受,从判断角度来说就错了。
第二个误区在于我们高估了政策监管对电子烟行业的负面影响。当时我们做了很多中国烟草系统的高层的访谈。我们问了两个级别很高的领导,他们都认为在中国跟尼古丁相关的东西都是受烟草专卖法保护的,这个事情其实不太有机会。
我们当时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性,当它的渠道和品牌做得很好的时候,转型成为一家专门卖烟杆的公司,就不再卖烟弹了。但被人家教育说绝对没有可能,烟杆也属于吸食用的相关器材,跟尼古丁有关是没可能的。
然后我们又追问,假设将来有一天它的品牌做得很好,渠道做得很好,在年轻用户群体里又有口碑度,你们愿不愿意并购?人家也告诉我说并购干嘛?我们烟草系统干这事太轻松了。彻底地把并购的路也封死了,导致我们觉得电子烟这事看来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当时人家还举了一个反面例证,当年的如烟,头部VC其实也投过,最后也没出来。
所以我们觉得,电子烟这个事情历史已经证明不可行了。即使那时候觉得Founder很亮眼,但我们还是把它Pass了,说白了还是认知不到位,导致所有的执行是没有做到位的。
03、反思:坚决投人 & 及时补枪
悦刻带给我的第一点反思是,既然我们认为要投人,就应该坚决地去执行。曾经我和投资团队开会的时候,画过一个四象限:
人确定,事情也确定的,我们要最大仓位地投;
人不确定,事情也不确定的,要避开;
事情确定,人不确定的,应该少投,甚至于说不投,因为事情最后都要靠人做。
人确定,事情不太确定的,我们认为也要投,尤其对于我们早期基金来说,更应该投。
比如电子烟这件事,虽然当时不确定,但汪莹Top-down的高度,整个的执行力,以及对一件事情的解构能力等,都是很强的,人是很确定的。
很多牛逼的项目,现在回过头看,在Day One的时候会有争议,会有看不懂的地方。但是如果事情看不懂,人能看得懂,还是要出手。从风险角度来说,无外乎是不要投太多,控制在基金的一定额度里。
这种反思很多。熊猫2015年成立,这之后其实出过不少牛逼的Founder。比如理想汽车是2016年以后才开始,杨浩涌做瓜子也是。这些曾经都是我们认为人很强但事情还有疑问的项目。
但因为创业者才是站在河里面的人,而投资人站在岸上,他一定比一个站在岸上的投资人看到的东西更清晰,知道的水下情况更明确,这种情况下,如果Founder是一个你高度确定的人,你就该去给他下注。
比如我在新东方时候的老同事,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当年他出来创业,新东方系没有一个人投他。但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个人在今天的创业者里面,肯定算强的,曾经做过新东方整个教育上市公司集团的总裁,做过老师,做过武汉分校的校长。在他出来创业前,在新东方干了15年,一点点干出来的。
汪莹也是类似,而且他们都曾经挣到过钱,自己还愿意all in,拿很多钱进去,有决心。加上他们过往的经验和能力,已经在行业里产生了一些洞见,是我们投资人没有看到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勇于出手。这些创业者最后带来的回报都非常高。
错失悦刻带给我的第二点启发是要直面人性,及时补枪。对于曾经Pass的项目,如果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耕耘,已经部分证明了可行性的时候,要勇于去补枪,而不要拘泥于当年错过了,产生很多心结。
很多时候投资人对于错过的项目,往往会盼望别人不好,甚至大量投资人会用有色眼镜去看,放大别人的错误,以证明当年自己没有投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而我认为最优秀的投资人其实都是非常客观地去看待这些事情。比如红杉做得好的一个原因,就是红杉非常勇于补枪,如果第一轮miss了,马上去开仓补枪。
很多人认为补枪能力是由基金规模决定的,我觉得不是。基金规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这种长期跟踪、独立判断、和面对人性的能力。哪怕在一个不太大的基金规模下,对于我们认为足够好的项目也应该去补枪。
比如说,现在回过头看,在过往的一年里,大量的项目,即使当年投的时候已经很贵了,只要项目最后足够大,也能带来超过20倍回报。哪怕在悦刻8个亿美金的时候投,占一点点股份,现在都远远超过20倍回报。
所以后来我把2020年我们聊过,我觉得人很强的Founder,当时没有出手,但现在发展得不错,需要去重新考量要不要补枪的,我挨个发了微信。我给三个Founder,在当天凌晨5点发了微信,约他们后面再去聊。
04、投什么特质的人?
悦刻带给我最大的反思,就是要坚决投人。那么具体要投什么样的人。从汪莹身上我们总结出了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点,在大公司里干过,而且汪莹在大公司里面,并不是一个螺丝钉,而是独立负责过一块业务,综合能力很强。
在Uber,一开始她是杭州的城市总经理,后来是上海总经理,最后是全国总经理。她在互联网公司创过业,看过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怎么用高速互联网的手段去做运营,她具备互联网思维。
但并不是大公司出来的人都一定强,本质上是需要他在一个大平台上证明过能力,做过大规模的事情,知道一个事情做到一定体量、跑到终局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
从大公司出来的人有两种,一种只是身逢其时。大公司在往上走的时候,他恰好出现在那个位置上,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因人成事,而是因事成事。他只是用了大公司的资源,能力不一定匹配。
另一类人,在大公司里面,某个业务做起来就是因为这个人而起来的。比如类似情况可能是:公司希望走a的路,他觉得应该走b的路,结果公司接受了他的意见,他按照b这个路把事情走得很顺。这类人是个人能力很强。
第二点,好的Founder有一个特征,他对自己什么确定,什么不确定想得很清楚。他知道未来一定有不确定的因素,但这个不确定的因素他一定思考过。当他没有答案的时候,他会非常坦诚地告诉你:“这个我想过,但是目前我也没有答案。”你能感觉出来他思考过。
比如我们前段时间聊过的一个Founder,他对于项目终局怎么样,他也在思考,因为全世界没人干过,没有对标物。再说回悦刻,当时我问过汪莹关于监管的问题,她认为这个问题她也无解。
这一点不像有的Founder,喜欢跟人吹牛,试图让投资人觉得,每一个问题,他都有答案,来证明自己很强大。这一类Founder其实不是真正牛逼的人。
今天悦刻做到400亿美金,终局就是400亿了吗?如果它进入更多行业,有可能将来会做到4000亿美金。创业的过程一定会有大量的未知情况出现。所以,我更喜欢Founder能坦诚地说:“我思考过,但还没答案。“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