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拼命努力,却依旧过得不快乐?
孔子会对你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足矣!”
老子笑而不语,“一念在心,万事从容!”
苏轼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里蕴含道家的智慧、文人的气骨、君子的纯粹,恰巧有这么一个人,能将这三人之乐一举拿下。
他,便是林语堂!
痴而后有成
1895年,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某牧师家庭,因父亲是牧师缘故,林语堂从小便接触西方文化。
傍晚时分,全家人都聚拢在同一盏灯下,聆听父亲读圣经,而母亲的针线笸箩里也总会摆着一两本英文杂志,让他们自由阅读。
这样的耳濡目染,为林语堂成为中西合璧的文学巨匠埋下了伏笔。
21岁时,林语堂顺利从上海英文学校毕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任教,育人无数。但在古韵悠长的北京城,一生接受西式教育的他,猛然发现自己对于本国文化所知甚少。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知道使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号角,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冲倒了一段万里长城。”
自此,在旧书铺之间,时常穿梭着林语堂的身影,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人间词话》、《三国演义》、《四库全书》......鲸吸长川一样地汲取着国学养分。
多年以后,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人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让世人深深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卢梭曾说:“我的全部才华都来自对我要处理的题材的热爱。只有对伟大、对真、对美的爱,才能激发我的天才。”
这句话用来形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也颇为贴切。
林语堂是《红楼梦》的铁杆粉丝,他一度想要翻译这本书,却因从小受到的文化差异过大,未能如愿。
即便如此,但他另起炉灶,开始全身心构思《京华烟云》,讲述时代背景下几大家族的悲欢沉浮。
全情投入的结果,是出版后的热评如潮。这本书不仅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更为林语堂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相比这部为他带来盛名的作品,林语堂却说《苏东坡传》才是他的得意之作。而他写这本传记的初衷,也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
早年辗转海外,林语堂不得不丢弃很多行李,但始终保留着几箱关于苏东坡的书籍。多年后,他开始动笔,前后几载,被他称为最快乐的时光。
在他的笔下,乐观豁达的苏东坡形神兼备,跃然纸上。一直到今天,这部作品依然被视为是关于苏东坡不可不读的传记。
痴,发自心底热爱,不计代价耕耘,只求淡忘名利。
雅趣的烟草热
林语堂爱雪茄,视同事业一样重要。
他多次表白“雪茄”:“我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几根好的雪茄,这是能使我快乐的东西,我将不再要别的什么。”
满室充满着烟雾,是他驰聘“沙场”、文如泉涌的源泉。
俗话说烟酒是一家,而林语堂却与酒无缘,他饮酒极少,酒量不过三杯,并认为这是限于天赋,是不可勉强的。
但除去睡眠之时,他几乎没有一个小时不抽雪茄。吸茄至深的他,活到81岁高龄,这不能不说是他对茄的酷爱,培养了他悠闲自得的性格和幽默的一生,使他得以延年益寿。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无所事事”便躺在座椅中静静地品吸雪茄。
椅子与烟,又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以至《在座椅中》的散文应运而生,也标榜了林语堂“向来以喜欢躺在椅中而出名。”
天长日久,此事便传了出去,人们免不了要议论一通,说林语堂“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只躺在椅中吸雪茄。”可有谁知道,他的杰作便从这飘逸的浓雾中弥漫出来的。
林语堂吸食雪茄始于何时,尚未知晓。但他对烟草的颂扬从他《在座椅中》一文便可考证。
文章写道:“某年我发刊了一本《论语》杂志,其中我力辩吸烟并无害处。杂志中虽没有刊载烟广告,但文字中很多赞美尼古丁美德的话。”
在这本刊上,常常有他写的烟草文章,谈中国人吸烟的掌故。而“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便是出自他的“专利”。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但,看完文章的你,是否觉得: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