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勇
完全没有想到,雪茄卷制大师刘长勇的业余爱好是——放风筝。
刘长勇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男人,个子不高、白白净净,但内敛踏实。进入雪茄行业10多年,如今已是手工雪茄卷制流派“长派”的创始人,坐在大师工作室的按台旁,他一绺长须,手捧盖碗,蔚然大师风范,人称“中国第一大炮手”。雪茄与气质的交融,正如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的那句名言:“只要你能为它而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寻的方向!”
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刘长勇这一辈子,似乎注定了与雪茄有着斩不断的缘分。作为烟草后代,他的家就在工厂的宿舍大院中,处处都充满了雪茄元素,“天天在厂里跑着玩,想不了解雪茄都难。”
正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一颗小小的种子早已在刘长勇的心中生根发芽。2003年,听从深埋心底的雪茄梦,刘长勇如愿成为了一名雪茄卷制工。
工作中的他,卷制每一支雪茄都格外认真细致,对质量要求严苛。加上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雪茄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卷制技术突飞猛进。
与雪茄朝夕相对的这些年里,刘长勇与雪茄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
2000年初,国外的雪茄即便高价走私,人们总是趋之若鹜。一是因为洋气,二是燃烧的雪茄,烟灰总是灰白平整,给人高级的品位感。而刘长勇发现,当时厂里研发的新品,燃烧出的烟灰,一直存在“内陷”的问题。内陷,就是指雪茄的烟灰呈现周围高、中间凹陷的情况,火星子往里面走,照顾不了外层的烟叶,这样的状态就给不了雪茄精致完美的高级感。
接到厂领导的命令后,刘长勇力求从雪茄手工卷制法上突破。反反复复,他尝试了无数种组织烟叶的手法,上百次裹茄套的方式,最终和同伴们合力,创造了一套长城雪茄自有的卷制手法,解决了烟灰“内陷”的问题。
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长城雪茄厂受损严重。天摇地动中,刘长勇与工友们平安撤离车间。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车间里一箱箱已经卷制好的雪茄。抢在余震来临的间歇期,刘长勇带领工友们一箱箱手提肩扛,将这批雪茄安全转移出来。尽管救出了这批雪茄,但工厂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产困境。刘长勇和全厂所有职工一起,不分昼夜,坚守在工厂,为恢复生产做准备。
2008年6月3日,工厂手工雪茄恢复正常生产,并提前一周完成恢复生产的任务要求。经此一难,刘长勇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道路,为了中国雪茄,为了长城雪茄的崛起而努力。
青出于蓝,开宗立派
为了雪茄,刘长勇一直在攀登更高的山峰。
2010年,长城雪茄正计划着做一件惊动国产雪茄界的大事——工厂要完全复原毛主席当年吸食的2号雪茄。
根据描述,毛主席当年的雪茄,有一个区别于全球任何一款雪茄的重要特点:两头不能封口,形状稍显小巧均匀,重点突出雪茄的纯正香味,进入口腔后很圆润,回口还有余味。配方是一方面,而这卷制全凭一双手,要去组合烟叶、拿捏重量、打造外形。此时的刘长勇,已经成为这支卷制队伍里的佼佼者,初期的成型工作,理所当然落在了以他为代表的优秀卷制工身上。要想做到一切如旧,除了需要卓越的技巧,更需要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了这份激情的支撑,刘长勇研究了整整半年,每一束烟叶怎么搭配、每一步裹制要如何进行、开口两端如何处理?他最终将他人口中叙述的形状、吃味都变成现实。
大师刘长勇卷制雪茄
2013年,海南举办首届雪茄文化旅游节。包括长城雪茄厂在内,全国四大雪茄厂派出雪茄卷制代表,现场切磋、一决高下。刘长勇凭借一身精湛的卷制技艺,从内部脱颖而出,与师妹李秋月代表“长城”雪茄,“出征”海南。在雪茄卷制交流比赛中,刘长勇获得“最佳外表奖”。这个奖项对于一名手工雪茄卷制师来说,不吝于最大的肯定。
对于刘长勇这样“专注、专业、钻研”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品质永远是第一位。凭借着多年的卷制经验,以及对每一支雪茄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
从刘长勇手中卷制出来的雪茄,自然更加完美。2016年,刘长勇拜“132小组”成员刘宗贵为师,成为“132小组”嫡传弟子。他充分挖掘老一辈的发酵技术与卷制处理工艺,并结合自己的卷制经验。刘长勇开创了雪茄内胚卷制及上茄帽的独特卷制方法,拥有“多束重叠卷制法”与“内置填充收头法”两项创新卷制技艺。作为中国雪茄第一大炮手、“长派”创始人,除了擅长粗壮雪茄的卷制外,“金字塔”“蛇形”“双鱼雷”等异形雪茄也是他的擅长类型。
在刘长勇手中,雪茄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仿佛一个跃动的精灵。从古代跳动到现代,传承与创新并蓄,工作与艺术并容。在他的心中,“长城”雪茄必将代表中国雪茄走向世界更高的舞台。
刘长勇,“长派”创始人,“中国雪茄第一大炮手”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