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云南华宁:老烟区焕发新活力 稳步增收不再愁

2023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王金稷
A+ A

阡陌交错,林木茵茵。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的洒拉村民小组有着拙朴恬静、富于生机的自然风光。

洒拉小组隶属于糯租村委会,地处华宁县偏远山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烤烟、玉米、豌豆等,其中,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031亩。该村烤烟种植的历史尤其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烟叶生产技术逐步升级,烟农持续稳定增收。烤烟产业已成为本村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而针对“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的难题,洒拉村用实际行动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洒拉村是糯租村委会最大的村民小组,全村有113户人家,主要是栽烟,栽玉米。”洒拉小组长张家寿介绍道,“我们村子是老烟区了,烟农数量一直很稳定。”而为什么洒拉村的烟农能够多年来一直根植于烤烟产业?

张家寿说:“钱越赚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大家种烟都有积极性,也就不寻思往别处跑。”据他回忆,以前,村里的路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受限。村里的土地也比较少,主要靠土地流转种植烤烟,每亩土地租金300-500元不等,成本不低,前些年只能靠牛来犁地整地,效率十分低下。

20230106113748617473.jpg

洒拉村全貌。张家寿供图

渐渐地,“先是各家各户集资修建水泥路,后来政府又出资硬化了一回。”张家寿笑着说,“路修好了,就容易多了。后来,又引入了旋耕机、理墒机、打塘机,现在用大机器一天能耕10亩,小机器2亩。”张家寿又回忆道,以前栽烟是撒烟籽、营养袋假植育苗,后来是专业化培育的漂浮苗。从2013年开始,烟草公司大力推广膜下小苗移栽,现在所有栽烟户都使用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浇水、移栽、施肥、覆膜一次性完成,让烟苗在膜下保温保湿生长一段时间,抗旱节水的同时又具有更高的成活率。

“洒拉村农户种烟积极性高,对栽烟很有研究,自己研究种烟办法,种烟比较上心。”禄丰烟站站长罗永寿说道。烟农经常互相交流经验,加上烟站辅导员的指导,发挥“勤干、肯干、苦干”精神,勤勤勉勉按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移栽管理、采收烘烤,烟自然就栽得好。

在“农村空心化”不断加剧的现在,洒拉村却逆流而上,2022年外出打工村民回来了三分之二,新增种植30亩烤烟以上的农户10余户,这是如何做到的?

张家寿坦言,其中自然不乏疫情冲击下导致的农民工返乡因素,以及进城务工村民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适应等主观原因。但洒拉村抓住了这些外部因素促成的有利机遇,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量吸引了村民们留乡种烟。有针对性加强培训、指导,强化服务,加之国家资金项目、扶持政策的支持以及成熟的种烟技术,大大降低了返乡村民种植烤烟的前期投入成本,确保新烟农能够尽快投入烟叶生产中。据张家寿介绍,外出打工返乡新增烟农还会继续增加。

20230106113749334012.jpg

洒拉村土地综合整治。张家寿供图

近几年来,洒拉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村民建起了新房,买了小汽车,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与此同时,洒拉村也没有忽视乡村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现在洒拉烤烟种植趋于稳定,种烟面积逐年扩大,烟农们寻思着怎样种好烟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资源,推进烤烟、玉米、小麦、豌豆等作物轮作种植,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实现产值最大化,张家寿介绍说:“隔两年点一次玉米,不能轮作的地块就深耕翻犁晒垡。”

2022年,洒拉村还实施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旱改水工程,改善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和产出率,并助力农户增收。“旱改水以后,计划种水稻,这对保护耕地和增加农户收入,都有好处,3年以后,又可以恢复种烤烟了,实现稻烟有效轮作。”张家寿说道。这种“烟+粮+菜”的轮作模式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法宝,形成了以烟促粮、以烟稳粮的良好局面。

张家寿掰着手指头数:“现在两个劳动力能栽四五十亩烤烟,我刚当小组长的时候,村人均收入四五千块,现在已经一两万了。”

留得住乡愁,富得了口袋,看得见希望,在稳固烟叶生产主业的基础上,洒拉村通过土地轮作,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让老村庄展现新面貌、老产业迎来新模式、老烟区焕发新活力,稳步实现增收致富,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