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沃土生“金” 产业向“春”

2022年12月26日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张静梅
A+ A

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龙街镇仓屯村,虽是冬日,但颗粒饱满的蚕豆、跃跃欲长的洋葱……让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

资源提效,厚植发展潜力

按照探索转型升级,推动多元产业发展,助力农户持续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姚县烟草专卖局携手当地党政部门,联合开展智慧农业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

当地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化零为整”推进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能,开始了大姚县德芸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

金碧镇厂房村的刘德华在烟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搞起了德芸帆烟区产业综合体。

“要是能把土地集中起来,大型机械就能进田,效率就能提高。”他想,零散的“巴掌田”难成气候,要搞综合体就要把土地流转过来统一管理。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德华的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852亩,在五福村流转土地840亩,种植规划以烤烟水稻为主,多元产业为辅。

土地集中后,大型机械就能进田,“一台大拖拉机一天就能完成40亩土地翻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刘德华说。

今年流转的2692亩土地,统一整地、理墒、移栽、施肥……,各个管理环节都能一气呵成,刘德华说:“我们还用上了无人机飞防,200亩土地一天就飞完了。”通过土地流转,田块的宜机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了,耕种的技术也随之得到改进,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刘德华(右)和蔡美聪(左)在田间采收蚕豆。张静梅摄

产业提质,壮大发展实力

土地资源得到保障,就有条件多元发展。一半种烤烟一半种粮食和其他作物,来年就能有效轮作。于是合作社通过扩大种植、引入种植大户等方式和其他农户一起,种上了水稻、洋葱、制种玉米、蚕豆和蔬菜,实现了从单一的生产转变为与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综合发展模式。

刘德华介绍:“2022年,综合体内的烤烟产值在648多万元,600多亩洋葱、80亩水稻,还有蚕豆、制种玉米长势都很好,洋葱还实现了订单生产。”合作社还建设了冷链仓库、大米加工场,充分利用冷链物流中心开展水果、蔬菜等非烟农产品的储藏、物流、销售工作。

不仅如此,综合体还参与了美丽乡村建设,在美泗古村附近种上了100亩彩色水稻,田里养上了谷花鱼,先后接待了旅游团队20余个,游客3000多人。去年龙街镇政府举办的丰收节,很多游客专门来游古村看稻田体验乡村生活,游客们纷纷下田摸鱼,好不热闹。

队伍提速,彰显发展合力

综合体项目区内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和产业问题,还解决了人的就业问题,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合作社集合了村里原先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回村的人,家里劳动力少无法独立耕种的人,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人,对种植有一技之长的人……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今年是五福村的蔡美聪跟着刘德华打拼的第10个年头,家里土地零散而且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干农活实在忙不过来,“于是我就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统一管理,平时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也有三万多元的工资。”这些年能领到稳定的“工资”比去外面打工强,蔡美聪这么觉得。

合作社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全面开展育苗、机耕、起垄、植保、专业化烘烤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像蔡美聪一样的工人在合作社固定的有33人,通过培训,他们有的是拖拉机手,有的是技术能手、有的是“烘烤大师”……为综合体内的水稻、玉米、蚕豆、洋葱等作物提供机耕、无人机飞防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综合体内还建成了冷链仓库和大米加工场,实现了产业工人“一专多能”。

沃土生“金”,产业向“春”。借助综合体建设,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