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陡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这句打油诗,道出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黄草岭乡龙塘村委会龙塘村群众曾经艰苦的生活。
“以前,我们村都是泥巴路,房屋都是土坯房。贫穷就像钉子一样扎在龙塘村。2017年,全村整村脱贫出列,告别了贫困。”龙塘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刀南介绍道。
龙塘村属于丘陵地貌,光照充足,具有优越的茶树种植条件,但多年来都是粗放式种茶,熟人式推销,产业优势并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好日子。
2016年,刀南被村民们推选为龙塘村委会主任。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塘村人,他很看好村里的茶叶种植项目,提出了靠山吃山,把龙塘村委会的茶叶种好卖好的发展思路。
可谁知一些种了大半辈子茶叶的村民们却不乐意了,他们认为种茶这么多年都没赚到多少钱,现在扩大规模,保不定会亏本。
刀南只能从亲戚入手做思想工作,免费提供茶苗,请茶厂的专家到龙塘村指导种植技术,先让大家切实看到收益,再吸引更多人种茶树。
2017年,刀南牵头成立龙塘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购置种苗、农药。同时,村委会利用元阳县烟草专卖局捐赠的扶贫专项资金,在龙塘村修建了1个容积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送水管网2500米,覆盖400亩土地,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灌溉条件,也保障了茶园抗旱用水。此外,刀南还和茶厂洽谈,建立了稳定的收购关系,解决了销路问题。
“我家从1990年开始种茶叶,现在有6亩茶树。以往每年就几千块钱收入,现在合作社的人告诉我,我那些老茶树都是宝哟!”村民朱刀则说。
图为刀南(右)和村民查看老茶树的长势(杨兰 摄)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快不快,全靠支部带。龙塘村委会通过“村民+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动员村里原本零散的茶农加入合作社,数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将“茶叶”发展成为“茶业”。目前全村共种植茶叶1300亩,刀南和合作社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50余万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条路上,龙塘村还有很多事要做。”刀南坚定地说,“接下来,龙塘村还将发展蔬菜种植项目。”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