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玉平正在对烟株进行叶斑病防治
“老撒,地里烤烟长势怎么样?”
“整体都还不错,最近在忙后期田管,等售完烟,回家研究研究,国庆节带娃娃些出去耍去。”
6月28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十字乡的烟地里,烟农老撒一边进行烤烟打顶,一边盘算着全家的出游计划,十分激动。对他来说,就算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永远保持“好心态”。
保持一种“快乐心态”
老撒全名叫撒玉平,今年46岁,是十字乡青山村的一名回族烟农,种烟17年,近年来面积都保持在60亩左右。靠着种植烟叶,他走上了致富路,当起了“宠女狂魔”。
年轻时候的撒玉平一直辗转于浙江、福建等地,靠在工地上做水泥工赚钱养家,和家人聚少离多。直到2005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他看着刚满2岁的大女儿正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尤为可爱。为此,一向乐天的老撒,想要陪女儿成长,便尝试留乡跟着村里其他人种烤烟。首年种植12亩便赚了5500元,彻底打消了他外出务工的念头。
后来,他跟妻子又有了两个女儿。虽然不能给孩子们过于富裕的生活,但夫妻二人还是达成了“穷养儿富养女”的共识,只要成长的方向不走偏,都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最好的,让她们衣食无忧。
特别是撒玉平,更是一直和孩子们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为她们和自己创造快乐:他会在放假回家的女儿想吃宵夜时,变着花样儿的从距离10公里外的县城带回家,还陪着她们吃,导致自己短短两个月蹭蹭长胖了12斤;他也会每年拿出固定的一笔钱,租一辆商务车,带上妻子、女儿外出旅游,陪着她们到游乐园坐大摆锤、过山车……
“我们姐妹几人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从小不缺吃不缺穿。面对生活时,我们会像爸爸一样,保持快乐的心态。”撒玉平19岁的大女儿撒凌云说到。
保持一种“学习心态”
17年间,伴随着3个女儿成长的,不光是撒玉平夫妻二人,还有逐年增加的种烟面积及收入。
刚开始接触烤烟种植时,撒玉平什么都不懂。只能多方取经,跟着烟草公司的烟技员和经验丰富的“老烟农”认真学习技术、互相交流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撒玉平慢慢理清了思路:“我就从小规模开始种,先摸清楚门道、掌握了技术,再根据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合理扩大种植面积。”12亩、18亩、30亩、54亩、70亩……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
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多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让撒玉平明白,想要真正种好烟、赚到钱,除了依托老经验,更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
撒玉平正在进行烟株打顶
于是,撒玉平自己琢磨起来,每当烟草公司推广新技术时,他总是第一个响应,从不缺席开展的技术培训,学会了后就往烟地里扎。翻犁机、打孔机、破膜器,各生产环节该有的新、老设备,在他家里都能见到。在撒玉平的带领下,青山村附近的烟农在落实新技术方面,积极性最高,措施落实也最有力。
2020年,青山村依托本地烤烟产业优势,正式成立了烟区产业综合体,推行“烟蔬”“烟药”“烟稻”等轮作茬作模式。撒玉平先在5亩地里试验了一年,发现可行后,他及时举一反三、总结经验,并于2021年在20亩烟地里套种了5万株红薯。一年下来,烤烟、红薯共计卖了30余万元。
“观望一下今年的市场行情,初步的想法是交完烤烟后轮作一季蔬菜,对比对比轮作什么最赚钱。”撒玉平打算着。
保持一种“敢拼心态”
“我一年可以穿破3双解放鞋。”在与笔者的谈话中,撒玉平表示,自己不光保持快乐、坚持学习,还很敢拼。
“敢拼”创造双份收入。近几年来,女儿们都陆续到学校住校,周末时妻子一人也能看顾过来。这时,撒玉平心里“闯一闯”的火苗又燃了起来。2020年烤烟收购结束后,他在青山村村委组建的400多人的“就业微信群”里关注到招工信息,农闲期间,就到湖南的工地上干活,一来增加收入,二来学习技术。不到4个月的时间,存下了3万块钱。
“等技术成熟了,过两年找几个人组支队伍,平时卖完烟到县城做短工,当当小包工头也是挺不错的……”撒玉平计划着。
“敢拼”带动村民致富。除了“种烟为主、打工为辅”外,撒玉平更是热心助人。他会以身示教,鼓励周围的人返乡种烟;他会主动帮助调不到土地的烟农选择地块、流转土地;他会免费提供家中的农机设备供村里的烟农使用;他会亲自当师傅,教新烟农怎么预防病虫害,怎么种好烟、管好烟、烤好烟。
撒玉平的大哥撒玉文今年50岁,早年间在平坝县城开餐馆,后因遭遇重大变故导致生活困难。在撒玉平多次动员后,撒玉文于2012年开始种烟,现已还清了家中的债务,盖起了小楼,日子越来越好。
看到撒家两兄弟种烟的好收成,越来越多的回族村民陆续返回家乡。2015年返乡的马兵、马敏富,2018年返乡的撒南松如今已稳定种植50多亩烟叶;2021年返乡的桂鹏、桂龙也在今年成为了新烟农,种植了40来亩,烤烟长势都还不错。
如今,“好心态的老撒”已经成了撒玉平最鲜明的标签,而他也将影响周边更多的人保持“好心态”,积极生活。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