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李学堂:乡村振兴的“守望者”

2023年02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戴金锋
A+ A

在山东潍坊安丘市辉渠镇,有一个美丽的山村,叫董家宅村。这个村就像《围城》里写得一样,村子里的人盼着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城里的人想着住下,看看这里的风景。这里风景的确秀美,但如果做起农活来,崎岖的山路、窄小的地块、缺水的状况,不得不说增加了农业的难度。

董家宅村有个老烟农叫李学堂。说他老,是因为他从2009年开始种植烟叶,一直种到现在。有人还半开玩笑地叫他“老学堂”,想想也是,村子里的人就是跟着他开始种植烟叶、跟着他走上种烟致富这条路的。所以,无论本村还是邻村的烟农们都对他格外高看一眼。

图为李学堂(左)与烟站技术员一起查看腐熟大豆情况

村子里的“引路人”

作为村里很有资历的老烟农,李学堂经常会为村民讲解烟叶生产相关知识,大到烟叶生产形势宣传,小到烟叶种植效益对比,地块选择、肥料选用他无所不通,大田管理、采收烘烤他样样都行,是村民信赖的“老把式”。

2020年,李学堂参加了当地举办的膜下井窖移栽现场培训会。会后,他感慨地说:“这种移栽方式好,它综合了膜下移栽和水冲井窖移栽两种方式的好处,烟苗移栽后保温保湿好,能早发快长,还能降低移栽用工费用,即便遇上大风大雨的天气,烟株也不易倒伏。”

膜下井窖移栽的推广应用只是烟叶生产标准化提升的一个缩影。在烟站职工的指导下,李学堂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发挥先行示范和影响带动作用,从双色膜示范到滴灌带推广,从提高钾肥用量到增施有机肥,从加强烟田精细管理到提高投入产出比,他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身边的示范是最好的表率,身边人、身边事,村民更相信。“以前我们村一辆轿车都没有,近年来通过种植烟叶增收致富,现在我们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轿车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轿车。”董家宅村烟农李金武感慨地说。

烟田里的“耕耘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难有收获。只要功夫深,烟田长出金。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只有多下气力,真正把烟田管理精细、管理到位,才能谋得一个好收成。但这种下足了劲的功夫,只有李学堂和他的妻子感触最深。从烟叶移栽开始到烟叶采收烘烤、烟叶交售结束,李学堂和他的妻子都“泡”在烟田里,从大清早干到傍晚,打顶抹杈、除草打药,能够自己干的活绝不会找别人来干。“烟田里的活,需要抓早字、争主动,还是自己干更放心、更细致。”对加强烟田精细管理,李学堂把“工”都省给了自己。

有人说,增加烟叶种植收入需要提高投入产出比。在李学堂看来,抱团种植烟叶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他们村的所有烟农就近分组,本着“自愿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带头户,每逢烟叶移栽、大田管理用工繁忙的时节,他们相互帮助,每逢烟叶采收、装炉烘烤的关键环节,他们排出值班、轮流看火,既保证了烟叶烘烤质量,又节省了不小的烘烤费用。据李学堂说,一个烘烤季下来,他仅此一项就能节省大约5000元。

作为一名老烟农,李学堂能节省的尽量节省,在生产上,他错时购买腐熟大豆、地膜等生产物资,一袋袋大豆堆在房前,一袋袋肥料码在南屋;在生活上,他精心收拾了一个小菜园,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他还种植了一亩花生和一亩稻谷,花生用来榨油,自家稻谷收获的小米格外香。但李学堂也有“大手”的时候,去年年底,为了烟田轮作换茬,他与村民置换土地,有的地块甚至用1.2亩换一亩。只要人家愿意,咱吃点亏也好,李学堂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对李学堂那么能干,有村民也曾好心劝说,你都60岁的人了,怎么还那么能干?李学堂笑笑说,咱闲着难受,干起活来才充实。如果咱们这个年纪就不干了,还能靠谁干?李学堂在说给别人听,更是在说给他自己,因为他就是一个心系乡土、务实重干的人,这方热土需要他,烟农更需要他。

图为烟站技术员(左)正给李学堂进行培训指导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