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无论大小,从生产、销售、产品研发、思想政治工作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食堂是企业动力的“加速器”。而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职工食堂管理员姚雷是这“加速器”的力量之源。
晒晒姚雷的成绩单,你不难看出这股源泉的力量所在。1989年和1991年,在蚌埠市政府主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珠城杯”建功立业烹任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个人二等奖,并被市政府授于三等功。2009年他带队参加安徽中烟公司举办的第一届职工“厨艺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2003年和2021年二次被荣获东海标兵称号。并多次被企业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梦想引来四十年菜品研发接力
我老家在江苏扬州,其中,菜刀就是扬州“三刀”(剃头刀、切菜刀、修脚刀)之一。我的童年是伴随着父亲做的饭菜而长大的。姚雷自豪而满足的说。
1983年,我心血来潮似的报考了安徽烟草职工技术学校厨师班,开启了自己人生之旅,也为之奋斗了一生。姚雷接着说。
那时的蚌埠卷烟厂的厂门口挂着三块牌子:蚌埠烟草专卖局、蚌埠烟草分公司和蚌埠卷烟厂。真正是三块牌子一个门、三顶帽子一个人。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烟草而成长,见证着烟草企业的发展。”
刚进厂我就分配到职工食堂招待灶。跟着几位大师傅学习,从“切蹲”开始,然后是配菜、掌勺。直到1990年,几位师傅相继退休,我走上厨师这个“舞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年青人都在梦想着一夜暴富,而我认为,脚踏实地的学一门手艺,特别是在这个南北通衢的蚌埠,吃还是大家所必不可少的存在。我开始学习京帮菜,后接着学习维扬、徽菜、川菜。可以说这几年是我学到最多、实习最多、演练最好、成果最多的几年,并受用终身。
1990年我被调入厂东海宾馆餐饮部工作。作为企业自办的宾馆,可以和当时市政府涉外的南山宾馆相比肩,更重要的是宾馆的入住率和外单位来就餐人数远远超出餐厅当时设定的要求。市政府把烟厂列入蚌埠市学习、交流、培训的基地。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而能在东海宾馆吃顿饭也能成为当时人们口中的“谈资”。上至中央首长、行业、省市各级领导、行业单位同仁就餐对宾馆推出的大煮干丝、文思豆腐、水晶肴肉、三套鸭、松鼠鳜鱼、茨菇红烧肉、白袍虾仁、爆炒软兜这些淮扬菜经典菜系,让大家流连忘返而成为这个时代的永恒。而姚雷这个当时的厨师长就是菜系的始作俑者。
从此,姚雷就发疯似的开始专研起八大菜系来。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创新才是生存之道。徽菜、川菜、京帮菜、鲁菜等结合本土元素,先后推出鸳鸯火锅、徽州一品锅、方腊鱼、问政山笋、葱烧海参、油爆双脆等等,让大家满足了舌尖上的美味。同时,也记住了蚌埠卷烟厂。
南京卷烟厂一位副厂长带着几个人来厂里学习一个月,每天都在宾馆就餐,天天点名要吃淮扬菜,当厨师给他们推荐其它菜时,他说:我在南京都吃不到正宗的淮扬菜,没想到在蚌埠卷烟厂满足了味觉,我回去后还要派厨师来继续学习。
有些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却一生在治愈童年。
努力前行的人,从来不会被辜负
随着时间更迭,1999年,姚雷被调任职工食堂主任,负责全厂三千多人的一日三餐。大锅饭可不比小灶,更何况当时职工吃饭都是自己买饭菜票,职工吃不好就会影响生产力。如何迅速进入“角色”?姚雷一时头大了。
怎么办?经过三天的思考,姚雷决定用小炒的办法替换大锅菜。把少炒、勤炒,职工点菜、现场制作等用到餐厅服务职工身上,在配上时令菜、招牌菜、特色菜、各种面点,短短几天,职工食堂几乎爆满,就连附近职工家庭所需,都到职工食堂来买。
如今,许多年过去,老职工们提起这段往事,仍津津乐道。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生活这个词其实挺奢侈的,实际上都是在努力生存而已。我本微末凡尘,可也心向天空!一个人只有对职业与工作热爱喜欢,才是真正的工作动力。
为初心坚守,梦想终扬帆
2003年,蚌埠卷烟厂食堂开始实行早餐供应,这无疑对全厂职工又是一个喜讯。由过去的一日三餐改为四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人还是这么多人,但一定要保证职工吃好。厂领导的要求使姚雷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
先抓培训是当务之急。姚雷迅速对原有班组人员进行调整,把会作面点的职工穿插到各班组,一方面由班组开展面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与市烹饪协会合作,组织专人赴市里培训。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到“亮剑”的时刻了。
2003年四月一日早晨,当职工们来到取餐台前,顿时被各式面点吸引了。面条、油茶、豆浆、牛肉粉丝包、香菇青菜包、蛋糕、牛奶让职工们顿时“手忙脚乱”起来。看着职工们脸上挂着满足的喜悦,姚雷才明白什么是幸福感。
把职工的“心事账单”变成“幸福清单”是姚雷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因为没人在乎你怎样在深夜痛哭,也没人在乎你辗转反侧。唯一让他坚守下去的理由,只是内心深处对企业那份灸热的爱和工作的信仰。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