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框架、分股穿插、调整形状……布满老茧的双手上下翻飞,或不时打量条线的疏密,或剔除多余的部分,不一会儿,一只收纳筐的模样便显现了出来。一旁的小男孩也在编着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零售客户覃雪兰与孙子的日常。他们乐在其中,和杂货店里的桌椅地柜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开始就是闲着没事干,想找点事情做,没想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近日,覃雪兰乐呵呵地说。今年50多岁的覃雪兰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基本能维持家庭开支。日子虽不富裕,但胜在清闲,还可以帮忙看孙子。
“闲下来的时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想给自己找点事儿干。”覃雪兰说。
几年前的一天,她在市场上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摊位上摆放着自编的篮子、收纳箱,结实而精巧,不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覃雪兰上前老人攀谈,并提出要向这位老人学艺。看到覃雪兰一片诚心,老人便答应了。
“没想到,当时我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还学了门手艺。”覃雪兰说,学习手工编织,不仅要刻苦,而且心要细、眼要准。
随着编织技艺日渐娴熟,覃雪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编好的篮子摆放自己杂货铺的货柜上,没想到很快就卖光了。乡亲们还让她多编点,他们以前想买还得跑到县城的批发市场。从那以后,覃雪兰的守店时光便充实了起来,还吸引了孙子的注意。
“我当时问他看什么,他说好有意思。”后来,覃雪兰编织,孙子也开始模仿。一开始孙子学不会,不免着急。覃雪兰便耐心地教,慢慢地,孙子编的东西也有模有样了。
如今,覃雪兰一边经营着杂货店一边编织物品,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彩。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