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孕育着生命的力量,寄托着丰收的希望。从被埋进土里的那一刻,它便成了一切美好希冀的源头。
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生命的成长显得如此自然,常常让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一切的源头——种子,究竟从何而来?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聚焦烟叶产业现代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烟草育种相关研究一直是烟草行业科研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2020年,在福建厦门召开的全国烟草品种审定会上,由湖南烟草选育的烤烟新品种湘烟7号(HN2146)凭借优异的经济性状、抗逆性表现,以全票通过审定。
那一刻,作为该品种的主要研发人之一,湖南省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科研员、高级农艺师向世鹏心中充满自豪感与成就感。
“花了十年时间,获得这样一份成绩,虽然过程中有很多艰辛坎坷,但对育种科研者而言,我感觉自己十分幸运。”身为一名专业从事烟草育种的科研工作者,向世鹏深知一株植物的优化迭代需要时间的孕育,十年也不过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等着他一步步走。
或许在普通人看来,如此漫长的科研周期似乎有些夸张,但对于育种科研工作而言,这就是现实。
以烟草种子为例,其品种的性状不仅直接关系着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摘烘烤,同时还关系着卷烟配方的加工使用。因此,要成为一名育种专家,前提便要对烟草生产全产业链熟稔于心。只有熟知烟叶在每个产业环节应有的表现,才能准确判断所育品种是否符合预期,这仅仅只是入行的基础。
向世鹏也不例外。2005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他进入宁乡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之后几年时间里,他扎根生产一线,在整日与烟田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摸透了烟叶生产门道,同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烟叶育种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2010年,向世鹏接受组织安排,与湖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胡日生博士一起着手强化湖南烟草育种研究相关工作。尽管当时湖南烟草在育种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基因资源不足依然是制约项目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依托经典遗传学理论,以传统方式开展优势品种培育,首先必须拥有足够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一方面,不同的优势基因存在于不同资源材料之中;另一方面,不同资源在同样条件下变异方向也会不同。烟草作为遗传学上的异源四倍体植物,其基因的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只有拥有更大的种质资源库,才能更高概率地育出良种。”向世鹏说道。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库,向世鹏经常不辞辛苦多方寻找。有一次,他和同事到湘西出差,路过一个山村时听说村里一位老农手里有老辈流传下来的烟叶种子。
想到如果不抓紧收集,这些种子可能再过几年便会彻底消失,向世鹏便主动找到这位老农,向他询问购买种子。然而令向世鹏失望的是,这位老农手里已经没有种子了。于是向世鹏又抽时间专程赶往周边村寨询问,终于在一户村民家中的布包缝隙里,找到了仅存的几粒种子。
多年来,除了每年正常的样本交流外,向世鹏每到一地都会留意发掘不同品种的烟叶。他先后收集、整理烟草种质资源3000余份。对于收集到的每份资源,他都会认真总结记录其性状特征,并分门别类建立种质资源档案。
如果说资源收集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是不辞辛劳的奔波,是繁杂琐碎的整理研究,那么对不同基因样本采用杂交或者回交等技术路线进行新品种培育,则又多了一项——不可预期的失败。
物种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烟株繁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设计出多么完美合理的育种技术路线,实际生长出的烟株依旧会千差万别。技术路线的设计,只能最大限度为优势品种繁育提供方向上的可能,最终能否得到想要的结果,只能交给烟叶本身。
“一个组合一般至少要种几代,每代至少上百株,最后能筛选出符合预期的可能只有几株,也可能一株没有,无论哪个结果对我们来说都是常态。”多年的科研实践让向世鹏形成了良好的心态。
对向世鹏而言,试验过程中的失败只是家常便饭。一个品种要想培育成功,至少要经过6轮田间筛选,再经过2轮省区域试验,最后经过3轮行业试验,每轮试验都意味着一个烟叶生长季,同时种植区域的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效果,任何一个不可控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同时,优秀的品种必须综合考察其经济性状、抗病害性、抗逆性等多方面表现,任何一个指标都不能存在明显短板。2017年,向世鹏所培育的CS1545烟种样本,在经过前期几轮试验后,进入了省区域试验。对于这个品种,向世鹏最开始满怀期待,然而在第二轮省区域试验中,有几个试验点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赤星病,只能选择淘汰。
“在育种领域,靠得就是一个‘磨’字。生物的进化迭代千变万化,我们只能通过技术路线穷尽所能地创造更多进化的可能,再从这无数多可能中找寻到自己期待的结果。或许这个结果就在身边这株烟叶,或许它又在十分遥远的未来。我觉得这种对生命的期待,就是育种科研最大的魅力所在。”向世鹏感慨道。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